小學四年級

淺談碎片化閱讀作文

本文已影響 5.29W人 

有關“碎片化”,360百科給出的定義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所謂“碎片化”,原意爲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我們也可將“碎片化”理解爲一種“多元化”。

淺談碎片化閱讀

最早接觸到這個詞彙,可能是來自老師或者家長的教導,“要珍惜時間,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背誦古詩和英語單詞”。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碎片化”成爲了許多名詞的定語,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逐漸構成了生活的主體。

我於碎片化的購物、社交併不熟悉,但是對於碎片化的閱讀,還是有一些可以談的東西。有人說信息化進程中出現的智能工具是碎片化產生的直接原因,我覺得這是不可否認的。工具的發明和創造,是生產力發展的標誌是,也是人類進步的一個特徵。人們因工具的誕生而得以擺脫一些繁重的勞務,而工具的應用和普及對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舉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踏上一班地鐵,最先看到的是什麼?大部分時候,目光所及之處都是頭頂,無論男女老少都會低頭盯着一方散發着熒光的屏幕,有打遊戲看視頻的,而更多的則是閱讀書籍或者瀏覽新聞。對於碎片化閱讀,人們所持的態度總是褒貶不一的。

坦白的說,進入信息時代之後,紙質閱讀的地位或多或少都有些下降,一是因爲的確有它的不方便之處,二是因爲時間的碎片化以及對於智能工具的依賴感。智能化的普及,使我們能立刻得到需要的信息、書籍,也能共享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它方便了我們能夠輕鬆地獲取知識,也使閱讀成爲了公衆都能享受的活動。但同時就像有句話所說“正因爲來得容易,所以讓人變得無法珍惜。”很少會有人拿大片的時間來閱讀一篇好文章、一本好書。他們只是利用類似上下班途中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來讀一些“東西”,然而憑藉這一小段時間又能記得多少好的東西呢?我自認爲是一個“大部分”的碎片化閱讀者,有時手機裏也會存着一些網絡寫手創作的有意思的故事或是散文,在路上、等待的時間裏看看,權當娛樂。但我從來不會在下載一些經典名著,因爲那些書纔是真正值得一頁頁翻閱着細細品味的,觸及紙張上的油墨,會讓讀者更能體會到作者的那份心境。我不會指望着自己在一些嘈雜的環境下把它分成無數個小塊兒來閱讀,因爲那就變成了看一遍就會別的東西衝淡的文字,自然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國民的閱讀習慣不斷髮生着改變,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碎片化閱讀,如果這只是作爲一種調劑,那並不失其優點,但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靜下心來深度閱讀,那樣纔會使我們收益更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