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示例

本文已影響 5.86W人 

篇一: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羅煜

正月十二跳火堆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家鄉的習俗。我的家鄉,也有從古流傳至今的文化習俗,那就是——跳火堆。

聽爸爸說,這習俗可不簡單。“跳火堆”,顧名思義,就是人從火堆上跳過去。那是什麼時候進行呢?就是正月十二。有些人認爲,人從火堆上跳過去已經很厲害了,不過,我鄭重的告訴你,跳火堆的人是沒有受過訓練的老百姓。

“那什麼人可以跳火堆呢?”我一臉疑惑的問爸爸。

“只有那一年生過孩子或結過婚的人才可以跳,不過生的是女孩子就不能跳了。跳的人都可以拿燈籠,假如在那一年又結了婚又生了男孩子的人就可以拿兩個燈籠。最重點的是,跳火堆的人一定要是男的。”

那具體是怎麼樣的呢?還要到現場才知道。我還記得,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跳火堆了。一開始,要跳火堆的人要排成一列。從村子裏出發,帶好鞭炮,還有鼓、鑼。開始了,他們要走遍村子裏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戶的在別人家門前放鞭炮,一夜鞭炮聲不絕,小孩子們個個捂着耳朵。

當他們走到我家門口時,我可不像其他小孩子一樣個個捂着耳朵,而是敞開耳朵,高高興興地在家門口看着,聽着,蹦着。可能是有人在我家門口前放鞭炮,有點新穎,所以開心吧!

最後,就到了最重要的環節了——跳火堆。勇漢們走完大街小巷,最後出了村子,在村外馬路上跳火堆。勇漢們拿來大量乾草,將它們點燃,火堆就做好了。接下來,就是勇漢們的跳火堆表演。我還沒準備好觀看呢!第一個勇漢已經向火堆飛奔而去,只見他一個健步如飛,兩腳踩在帶火的乾草上,就過去了——真男人!我不覺豎起了大拇指。後來,所有的真男人都跳過去了。

我認爲我要像他們一樣勇敢,不該有一絲猶豫。也就是因爲這樣,他們才配得上“勇漢”與“真男人”的稱號。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正月十二——跳火堆。

篇二: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任天恩

潮州正月拜老爺

在我的老家潮州,有一個與衆不同的、特別的習俗——那就是拜老爺。

在潮州,拜老爺是很忙的,也是很嚴謹的。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就是拜神的日子。每個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裏的地主爺,一年裏還有天公、佛祖、觀音、土地公公、財神和門神等等。特別是正月裏,拜老爺更是頭等大事,事關接下來一年家宅的興衰。從年三十到十月十五,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拜一次,那場景好不熱鬧!

有一次,我和外公外婆去拜老爺。開始,我就看到他們拿了好幾個大筐。我心想:“不就拜個老爺嗎?用得上拿那麼多東西嗎?我並沒有當面問他們,因爲出門前他們就交待我在外面不要亂說話,怕讓衆神聽見。當時我覺得外公外婆有些迷信,但出於囑咐,我也沒有多說多想了。

到了村裏的祠堂,我被眼前的一幕所震驚了:這其實並不是迷信,而是一個傳了很久的習俗。街道處處懸燈結彩,路邊的攤子,也全都全到這裏賣。那些有名的老店,甚至會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紙燈,有的清一色是紗燈,有的通通是玻璃的。原本冷清的大街,就這樣被喚醒了。

外公外婆把東西都放到放祭祀品的大桌子上,但我看到盤子裏的蘋果有四個時,我驚異地看着外婆說:“外婆,爲什麼蘋果只有四個啊?是不是落到哪兒了?這數字不太好吧?”“傻孩子,‘四’在潮州可是個吉祥數字啊!”外婆笑着回答道。我有些不解,但爲了早點拜完,也就沒說話了。供桌上瞬間從冷冷清清變成了熱熱鬧鬧了,有豬、雞、魚、還有潮汕的粿食等。

外公外婆他們還在收東西,就叫我拿冥紙去燒。我就很奇怪,爲什麼要燒紙啊?但我不敢多問,怕天神會來責怪我。

收好了東西,那些祭品都已經被天神老爺們品嚐過了,就可以拿回家分給全家吃了。這樣可以讓全家人都沾到福氣,一年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這就是潮州的特別習俗——拜老爺。如果你想去潮州過年,拜老爺的時候一定什麼都不要出錯啊——拜老爺可是很講究的!

篇三: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陳米朵

春節年雞——白切雞

“喔喔喔——”清晨,一聲嘹亮的雞鳴打破了此時的寧靜,也喚醒了熟睡中的我。這聲雞鳴是悽慘的,是恐懼的。這是它生命的盡頭,是我美味的開始。殺雞了!

白切雞,顧名思義,就是用細鹽塗抹在表面,而不放其他任何調料,殺好蒸好後,切開即食的一種雞。此刻我已洗漱完畢,來到正在殺雞的奶奶旁邊,一邊聽着那悽慘的叫聲,一邊看着奶奶搗鼓着。

白切雞這種特製的雞是用來祭祖祭神的。聽爸爸講,白切雞的故事和一場大火有關。

相傳古時候,有一名男子考了狀元,欣喜若狂地跑回家告訴妻子。妻子聽後也十分高興,決定殺一隻雞來慶祝一下。可誰知剛殺過的雞還沒來得及加佐料,就聽見外面有人喊“着火了!着火了!”夫妻二人趕緊跑出去幫忙救火,也顧不及鍋中的雞了。等他們回來時,只見鍋中的水已經燒乾,只留下一隻被蒸熟了的雞。妻子綽起桌旁的刀就切,沒想到還挺好吃的,這就是白切雞的由來了。

殺雞的過程甚是複雜,並不是說割了脖子,往鍋裏一扔就行了。首先是要割脖子。動作要快,只見奶奶手起刀落,濃稠的血液就像涓涓細流一般流淌而下。只不過細流是紅色的,還帶着一點腥味。雞已殺完,血已流盡,但雞還在哀哀嘶叫着。說起來,我在旁邊看着也覺得有點噁心。

第二項任務就是拔毛。殺雞是需要清理頭尾的,沒有七八十度的水,根本起不到清理的效果。奶奶端來一盆熱水,只見她把雞放入熱水中,那悽慘無力的叫聲才終於止住了!本來我也想幫着拔,可我的手剛一接觸到那水,就燙的叫了起來:“奶奶,怎麼這麼燙啊?”奶奶邊拔毛邊笑着說“當然是要消滅壞細菌啊。”

經歷完這一系列的操作之後,就到了抹鹽的環節。晶瑩剔透的細鹽,像一顆顆光澤透亮的鑽石,好像是給雞穿上了一件水晶大衣。燈光照耀下脫完毛的雞,在這一層大衣的包裹下閃五顏六色的光彩,彷彿是舞會上最耀眼的明星,也就是餐桌上那顆最耀眼的星了。

抹完鹽之後,纔到了雞最舒服的時候,那就是所謂的“白切雞蒸桑拿”。把穿上了鑽石大衣的雞靜置半個小時後,送入鍋中,再蒸兩三個小時,應該就好了。

夜幕降臨,拜完祖神和竈王爺的一大家子人,早就等在餐桌前了。直到鍋內發出“吱吱——”的輕笑,白切雞已經好了!

當!當!當!幾聲震耳欲聾的響聲,從奶奶的刀下傳來。切好之後,白切雞就製作完成了。

除夕的夜晚,豐富的菜餚和美麗的煙花讓我感到無比的滿足,但只有白切雞纔是真正的美味。白切雞配着生抽吃,那叫一個香。你要不要試試呢?

篇四: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彭心怡

岳陽的春節

我們的祖國地廣人多,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老家在地處洞庭湖畔的岳陽,春節習俗也很多。我們那裏的春節即從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鬧元宵爲止。

就先從臘月二十四說起好了,臘月二十四,俗稱“過小年”。這一天,竈王爺要回天庭述職,叫辭竈。爲了讓他不說些人間的壞事,二十四晚,由家庭主婦在鍋竈邊點燭祭竈,爲他“送行”。奶奶在竈旁一邊準備豐盛的飯菜一邊跟我說,竈王爺吃好喝好了,家裏的煙火氣纔會更旺呢!

農曆一年最後的一天是除夕,或稱大年三十。戶戶剪綵紙,貼春聯,全家團圓聚飲,菜餚有餘有剩,稱作吃團圓飯。我們老家吃年夜飯的時間是不定的,從中午十二點後到晚上八點之前都可以,這段時間會聽到各處都有鞭炮聲。除夕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團年飯時放,寓意團團圓圓;再一次是在新年鐘聲敲響時放,意爲辭舊迎新;另一次就是大年初一早上開門時放,表示正式迎來一個嶄新的美好的年頭。

大年三十晚上,老家還有“辭年”的習俗,辭年是我童年記憶裏很美好的回憶。吃完團年飯,我揹着奶奶老早給我準備的大袋子,就和隔壁的小朋友們迫不及待出發了,三五成羣挨家挨戶的大喊着“辭年囉,恭祝您過一個熱鬧年”,主人家都滿臉開心,就給我們大把大把地分糖果和餅乾。只要願意跑,三十晚上隨便到哪一家都會得到熱情款待。我們辭年能辭到十一、二點纔回家,感覺鄉下的夜空四處迴盪着小朋友們歡快的“辭年”聲。奶奶說,小朋友們熱熱鬧鬧的,纔是真正的“過年”呢。

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又叫燈節。這天家家點燭於竈臺屋角,戶戶煮食元宵團。一到晚上便熱鬧非凡,不論大人小孩都會手持燈籠上街去趕廟會、唱大戲、耍獅舞龍、騎竹馬等活動,還有猜燈謎等等,通常是喧鬧通宵,故名鬧元宵。奶奶說,鬧完元宵“年”纔是真正的過了,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又有了新的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過年風俗,平淡而有趣,熱鬧又溫馨。

篇五: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劉婉婷

湖南的除夕

“除夕過了是大年,紅包春晚兩不誤。紅紅對聯貼門上,家家守歲到春節。”隨着小孩子們的聲音,除夕就這樣開始了。

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關於除夕的傳說有一種是:古代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了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貼紅對聯,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

我老家過除夕的習俗有很多呢!

除夕那天一清早,我耳邊就響起了噼噼啪啪的聲響,我奈何它停不了,只好起牀下樓。我們家白天就貼好紅紅的對聯,貼好“福”字。奶奶告訴我,大門的“福”不可以倒着貼,我點了點頭。

除夕怎能少了年夜飯呢?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一家團聚,一起圍坐在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肉、餃子、熱炒、點心,一般還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說明紅紅火火;二是魚,喻示“年年有餘”。我們邊吃邊說笑,每個人心裏的快樂都表現了出來。我也不例外,心裏樂呵呵的,也爲自己和家人默默祝福着。

俗話說,三十晚上熬一宿。我們那兒叫守歲,人們一般都是零點以後才睡覺。除夕夜家裏的每一個房間都要留燈,不宜在黑暗中迎接新年。

那一天,我們全都歡歡喜喜的、熱熱鬧鬧的。我心裏也很歡樂,畢竟第二天就是新年啊!

篇六: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林嘉欣

除夕節包餃子

在不同的地區,都有各自頗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歷史悠久的春節最喜慶了。

在我們老家,除夕那一天,家家戶戶會包餃子,包好了留到過年吃。我們家也不例外。包餃子要先準備好食材;餃子皮、肉餡、各種炒好的菜、一碗水。準備好食材,就可以開始做餃子了。

我一手拿着擀麪杖,一手按麪皮,把它擀得圓圓的大大的。接着,左手託着麪皮兒,右手用勺子鏟餡,把餡放在皮兒中,再拿一根手指沾點水,弄在皮兒上,再捏緊,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第一次包餃子包得不太好,但包着包着就熟了,一分鐘包兩個。

餃子全都包好了,現在要煮餃子了,在等餃子時是最難的。弟弟是最饞的了。

媽媽,餃子要什麼時候纔好啊!”弟弟說道。

“要再過四十分鐘。”

“可是……那我餓了,餓得不要不要的。”弟弟快要哭的樣子。

“不行,餓了也不能吃。”

餃子終於煮好了,那白白的外套裏面,包裹着一層滿滿的餡,真讓人想吃。沾上醋,那更美味啦!大家吃的肚子都像一面小鼓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包餃子。

篇七: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高巍恆

春節包餃子

在北方,有一樣過年必不可少的吃食——餃子。

在除夕當天的下午,我們家又如往常般忙碌,全家都浸泡在汗水中,大家都在爲當晚的“主角”——餃子忙碌着。

中午下了輔導班回到家時,爸爸媽媽已經在忙碌中了。爸爸媽媽看見我回來了,顯得異常開心,他們的臉上已經露出了異常開心的笑容。

“快過來,媽媽和爸爸跟你說個事兒。”我一看,爸媽的神態有點不太正常,我再回味這語氣,啥情況?——不妙,快溜!

“別跑嘛,”爸爸一把拉住我,“緊張什麼又不是要罵你……”

“哦,原來找我包餃子呀,好啊。”我走到桌臺前,餡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坐在椅子上,發現,餃子餡不同尋常,有花生的餡料,也有棗子和栗子的餡料。

“你不知道了吧?爸爸跟你講啊,這兩個餡料裏有很多的寓意。花生餡的餃子寓意着身體健康,棗子和栗子的限於着早生貴子。爸爸跟你講啊,今年的餃子中還會包一個帶硬幣的餃子,誰要是吃到,誰就會交好運,來年會財運滾滾。”

“真的嗎,真的嗎,那趕快包吧,我一定要吃到硬幣。”我剛說話,媽媽把一張剛剛好的餃子皮放在我手上:“包吧。”

我左手拿着餃子皮,右手用勺子舀起一勺餡,像媽媽那樣把餡料放在餃子皮上,左捏捏、右捏捏,把餡料用餃子皮緊緊的包住。就這樣,我人生中的第一個餃子就包好了——與其說是餃子,倒不如說是個面肉球……

“噗呲呲——”餃子們被無情地滾到了鍋中,把鍋蓋蓋上,只聽裏面“咕嚕嚕”的聲音,就可以再想到餃子們在熱水中滾動着,應該有的脹了起來,有的會露了餡吧。

終於,餃子煮熟了,媽媽把餃子盛到盤子裏,盤子上冒白氣,給人一種喜悅的感覺。餃子吃起來的感覺別提有多香,大家吃飽後都讚不絕口。

晚飯後,陽臺上坐着剛吃飽的一家人,他們靠在一起,在陽臺上欣賞着盛世煙火……

篇八: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張含笑

春節包餃子

古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我國最爲傳統、最爲隆重的節日了。

在我的家鄉,除夕是要貼對聯、掛燈籠、掃房的。這一天,家裏還會炸一些藕、丸子、小油條,留着晚上或大年初一時吃。下午,家裏人會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首先要把麪粉揉成麪糰,搓成長條後,切成小劑子,按成圓麪皮,擀成餃子皮。其次,要準備薑末、粉條、肉餡,加水攪拌,放入調料,攪拌均勻,餃子餡兒就大功告成了。

最後,就是包餃子了!一手拿皮,一手夾餡,再一包,就成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的。我包餃子的時候,麪粉總容易弄到臉臉上。而且我包的總扁扁的,一放入水裏煮,白衣裳準掉。全程,我都是皺着眉頭,感嘆餃子真難包。

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呢?這還得從醫聖張仲景說起。張仲景是東漢名醫,他告老還鄉時正是冬天。刺骨的寒風中,他看到很多窮人面黃肌瘦,耳朵都凍爛了。於是他搭起醫棚,支起大鍋,給窮人舍藥治凍傷,名爲“祛寒嬌耳湯”。把羊肉和祛寒食材藥材放鍋裏熬製。熬好了,就把羊肉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下鍋,給每人一大碗湯,兩隻嬌耳。人們吃下後,只覺得渾身發暖,兩耳生熱,耳朵的上凍瘡就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了食物,名爲餃子。春節吃餃子,就是爲了紀念張仲景祛寒嬌耳之恩。

朝暮歲歲,爾爾年年,不變的是處處有年味兒,不變的是家鄉的美好風俗——過年包餃子。

篇九: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付銘

元宵的風俗

太陽像是在捉迷藏,不知去哪兒了。夜漸漸地,漸漸地深了。

明月當空,街上處處懸燈結彩,人山人海。我和家人在街上散步,被頭頂上的燈籠所吸引。燈的種類各式各樣:有的是兔子形狀,有的是用紅包做的,有的是五顏六色,有的顏色單一略顯單調。

我問爸爸爲什麼要這麼做?爸爸告訴我,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無聊,到人間瞎逛悠,被獵人射死了。天帝聽後震怒,立刻傳旨火部天兵,命令於正月十五降下天火。天女心地善良,不忍心人間遭難,趁着夜色,來到人間,分出許多化身,告訴人們“正月十五災禍生,消災不如鬧花燈,天上人間難分辨,紅紅火火到五更。”人們頓悟,便在十五這天掛花燈……我聽了爸爸的講解,頓時明白了。

街上行人,鞭炮聲不絕。哎呀,這還是我第一次看見這樣的場景呢!爸爸還告訴我,元宵象徵着家人團聚,幸福美滿,團團圓圓,還有祈求新年順順利利的意義呢!

夜漸漸地,漸漸地更深了。街上行人不多了,都各回各家了,除了一些小店裏的攤位還沒收,但這些花燈卻還在閃爍,像天空中的繁星,配上銀白的月光,顯得格外燦爛。我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不僅玩得開心,還收穫了知識

篇十: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王珮宇

除夕臘肉湯

除夕那晚,我老家那邊是一定要吃臘肉湯的。臘肉湯,吃到嘴裏就有一種蘿蔔的清新的甜味與臘肉滄桑的鹹味。整碗下肚,令人渾身都暖暖的,舒服。

臨近傍晚,我早就餓了,跑到廚房問奶奶:“奶奶,奶奶,什麼時候能吃到臘肉湯啊?”

奶奶拿起桌上已經切好的臘肉放到鍋旁,轉身對我說:“你看,現在不是準備煮了嗎?想吃,就先去把蘿蔔洗了。”

“知道啦,知道啦!”一想到馬上就可以吃到美味的臘肉湯了,就開心極了!

於是,我蹦蹦跳跳地到水池旁,拿起蘿蔔,把它們一個個洗乾淨。洗乾淨後,我就把它們交給媽媽。只見媽媽手起刀落,一小會兒,蘿蔔就切好了。

奶奶走過來,把蘿蔔拿走,我跟在奶奶身後。奶奶打開鍋蓋,我伸長脖子一看:臘肉已經煮的差不多了。奶奶把蘿蔔通通倒進去,攪和幾下,放點鹽,再蓋上鍋蓋。現在再煮個六七分鐘,就完成了。

只是,光聞着那誘人的香味,我就已經很饞了。還要六七分鐘呢,我只能左轉轉,右轉轉。把碗筷放好後,又立馬跑回廚房,問奶奶:“奶奶,還沒好嗎?”奶奶搖搖頭,我就只好到門外轉了幾圈,回去一看,還沒好。我又跑上樓,叫哥哥下來吃飯了。這回總該可以吃了吧,我一邊又跑回廚房一邊想。

一回到廚房,就看見奶奶正把湯盛出來。那香味,真的讓人忍不住流口水啊。我往旁邊躲了一下,等奶奶出來,跟着她身後回到餐廳。

大家面前的碗裏,都裝滿了臘肉湯。我端起來,嚐了一口,我徹底沉浸在了臘肉湯的世界裏。一口接着一口,一碗接着一碗。桌上的臘肉湯沒了,春晚也開始了。

臘肉湯的味道真是讓我感到幸福,我期盼着新的一年到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