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

我與書的故事作文參看示例

本文已影響 6.15W人 

書籍是相伴人一生的朋友,它不會背叛,不會離你而去,反之,還會帶來無盡的財富。

我與書的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魯迅的書。剛開始接觸他的文章時,他寫的那些晦澀不明的語句,讓我很是煩躁,寫那麼些文章,卻令人看不懂,有何用處?漸漸的,在學了他的《風箏》後,迷霧中似乎有了些許的明朗,但也僅此而已。再後來,又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又讀了《朝花夕拾》,瞭解了他的生活,總算可以理解大意了,就試着讀《吶喊》。

《吶喊》的第一篇《故鄉》,可以明顯地看出“我”對故鄉還有過去的人的懷念,懷念“我”與閏土小時的快樂與長大後的拘束,水生和宏兒也像“我們”,情深意重。小說最後寫道“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給我不小啓示:理想的實現與不實現是無法斷定的,或許跟在前人的後面,實現的機會更大。

而《藥》卻又晦澀了。“鮮紅的饅頭”——饅頭爲什麼紅?蘸人血?還治病?而後才揭露是封建迷信作怪。《狂人日記》,更加陰森,難懂,可正是在這黑幕的籠罩下,突出了狂人的正義與反抗,更表現了魯迅的吶喊——我們要爲光明而奮鬥。這也與那個時代相契合。

最典型的還是《阿Q正傳》。魯迅筆下的阿Q的確可憐,但可憐人必有可恨處,他的“精神勝利法”使他自我陶醉,引誘他一步步走入深淵,但他始終不覺悟。最終被殺害。值得說的是,阿Q的內心仍嚮往光明,支持革命,只是不懂何爲革命。他代表了那時候懵懂無知的農民階級,是需要人引導的。

雖然讀了這麼多,我卻覺得我與《吶喊》之間仍有隔膜。這大概與我的閱讀和閱歷都有關吧。雖然直到現在,對他的一些作品還是一知半解,但那又怎樣呢?我可以慢慢翻,反覆看啊。不管剛開始怎樣,只要靜下心來讀,魯迅是絕對會吸引我們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