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勵志

探究學習作文

本文已影響 5.16W人 

探究學習作文

 探究學習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探究學習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於探究學習,人們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見解,甚至是抱怨,但這些都不能改變探究學習是一種積極的、有效的學習方式的事實,儘管在日常的課內外探究學習中,有着這些或那樣的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仍然覺得:探究學習不可棄,我們必須學會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是對未知和疑惑的不斷追問。

在學習《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時,想到聞一多先生回憶梁啓超講授古樂府《箜篌引》時說,梁啓超先把那首古詩寫在黑板上,然後搖頭擺腦地朗誦了一遍,接着大聲喝彩,叫一聲“好”!“好,真好,實在是好!”並無半句解釋。

那麼,任公先生到底爲什麼要喝彩這首古詩呢?真的是如聞一多所說的“大師講學,就是這樣”嗎?

究其實,我們分明看到任公先生對白髮狂夫寄予了敬佩之情。先生爲什麼會對白髮狂夫有如此情感呢?

“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其奈公何。”它的主題,乃是瘋狂與死亡。究竟是什麼驅使一個人急急奔赴死亡?答案只有一個:強大到瘋狂的人格力量。

雖然事情的發展會以生命爲代價,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這不能不讓人想起在戊戌變法中慷慨就義的譚嗣同。這位湖南熱血男兒,他本來是有機會躲過這場劫難的,可他卻選擇了做中國近現代革命史上流血的第一人。留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慷慨詩篇,譚嗣同與白髮狂夫有着同樣的執着,梁啓超對他們有着同樣的敬佩!

任公先生演講中十六個字的《箜篌引》,二十多年後爲什麼又讓梁實秋先生仍然記憶猶新呢?

究其實,二十年後的梁實秋看到“黃沙彌漫,黃流滾滾,景象蒼茫”就想到了中國當時滄海橫流的現狀,想到了疲弱的祖國又到了該要革新的時候了,於是又一次想起了梁任公先生的那一次演講,想起了先生講的那首古詩。

是探究學習,是不斷地追問,讓我對《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課文有了全新的認識。

探究學習,是對權威和規則的勇敢挑戰。 在學習《秋興八首》(其一),“塞上風雲接地陰”一句中“塞上”一詞在教科書中註解爲“這裏指夔州的'山”,我對此質疑。

站在寒秋之中的詩人,極目遠望,詩人看到了:“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這似乎暗示了是安史之亂使唐王朝衰敗了,衰敗到“氣蕭森”,在這就似乎流露了詩人的憂國之情。詩人還看到了:“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這時的望,已經遠遠的超出了詩人的目力範圍。詩人不能釋懷的是時局的安寧,詩人知道此時此刻在邊塞之上吐蕃人正在大舉入侵,烽煙四起,陰雲壓地。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說明國家戰事吃緊,有多少家庭都有在外征戰和流落的人,到處都在趕着作冬衣。

在尾聯,詩人“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的思鄉之情終於與憂國之情交織在了一起。

因此,通過探究學習,我認爲,從詩的首聯和尾聯可以讀到頷聯中“塞上”是指“邊塞”,而不是教科書上所說的“指夔州的山”。

探究學習,是發現答案和真理的有效途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