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話題

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通用10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5.72W人 

篇一: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通用10篇)

爲了更加深入的學習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2022年7月7日到8日,我們一起通過線上學習了關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講座。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就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數學核心素養主要由三方面構成:(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爲,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爲應用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繫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己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爲正確理解課程標淮的基本理念是教好數學的關鍵,因爲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後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在教學中通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的核心素養就是教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與人的行爲有關的終極目標。學生在本人蔘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是經驗的積累。是過程性目標的拓展,是四基的繼承發展。把核心素養表述爲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爲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與探究現實世界的觀察方式。通過對現實世界中基本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的觀察,學生能夠直觀理解所學數學知識及現實背景。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比數學抽象更加上位。能夠在生活實踐和其他學科中發現基本的數學研究對象表述事物之間簡單的聯繫與規律。能夠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進行數學探究。養成從數學角度觀察現實世界的意識與習慣,發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意識。數學爲我們提供了一種理解與解釋世界的思考方式,我們要讓學生能夠理解數學基本概念和法則的發生與發展,數學基本概念之間學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繫。能夠合乎邏輯的解釋或論證數學的基本方法與結論,分析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能夠探究自然現象或現實實情情境中所蘊含的數學規律,經歷數學再發現的過程。發展質疑問題的批判性思維,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逐步養成講道理,有條理的思維習慣和理性精神。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領悟教材、迴歸課堂,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專業能力,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篇二: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教育部頒發了義務教務課程標準,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同時,全國各地紛紛開始了課改實驗。xx市教體局組織了爲期兩天的新課標理論與實踐培訓,爲此,我校數學教研組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進行課程標準的學習,並要求教師們在平時的課堂中將新課標落到實處。通過教學實踐,下面就學習新數學課程標準,談一談我的一點體會和做法:

一、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中師生應相互溝通和交流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以“教”爲中心,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是權威;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課堂中“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另外以教爲基礎,先教後學。學生只是跟着教師學,學生的學變成了複製。缺乏主動和創造精神。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對教師而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項的輸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同時交往也意味着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當師生之間建立起溫馨的情誼,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輕鬆。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快樂。

二、新課標標準下教師應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

以往的教學中,由於教師缺乏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充分信任,課上教師說得多、重複的地方多,給學生說的機會並不多。講爲主的數學教學過程,佔用了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的時間,成爲課堂上的獨奏者,學生只是聽衆、觀衆,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地位。其實,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着各自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這就要求課程標準下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己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討、交流,讓他們發現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從而認識形成技能,並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先生的責教,而在教學生學。”當然,教師作爲教學的組織者也不能完全放手,學生說得不全、理解不夠的地方,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以往中,教學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學習的潛力估計不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進而發展各種潛力。教師應時時刻刻把這種觀念滲透到教學設計中,準確把握不同類型的課型特徵,挖掘出教材背後所蘊涵的思維方式、方法,通過各種形式鞏固和訓練,最終達到學生能自如地運用,真正“會學”目的。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到學生要全面和諧地發展,教育也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學生要全面和諧的發展,數學學科也要隨着各方面的發展而改變內容及教學方法。總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們應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篇三: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爲更好地體現時代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育部組織專家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修訂,形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2022年版課標在2011年版課標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訂,更好地體現了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顯示了數學學科在促進學生髮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版課標的價值取向與基本理念:價值取向體現在數學課程目標、內容組織、學習設計、質量評價等方面。針對數學教育的意義和義教育課程,2022年版課標明確提出:“數學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事養。數學教育承載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事實教育的功能。”基本理念有5個方面:一是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二是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三是實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四是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五是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這些課程理念是沒計與實施數學課程的基本遵循,體現在2022年版數學的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各個課程要素之中,也應當在各層的課程實施中起到引領作用。

2022年版課標的新的變化與改變:一明確了義務教育環節的核心素養。二確定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三建構了體系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四提出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的教育建議。五建構了指向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

2022年版課標實施的重點與建議:第一,準確理解數學課程理念,落實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第二,關注結構化重組新思路和部分調整的內容,第三,做好2202年版課標實施的各層各方面的組織工作。

總之,2022年版課標的分佈和實施對義務教育現階段的數學教學既提出了新挑戰,也擔供深入研究和實踐新課程理念的良好契機,必將在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住進中小學教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學改革的整體深化。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內容由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學習領域組成。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以教學核心內容和基本思想爲主體循序漸進,每個學段的主題有所不同。綜合與實踐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爲目標,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爲主,適當採用主題式學習和目標式學習的方式,設計情景真實,較爲複雜的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學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面對新課程的改革的後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運,我們必往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領悟教材,迴歸課堂,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專業能力,多動腦筋,多想方法,密切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篇四: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對“運算能力”是這樣描述的:“運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據法則和運算律進行正確運算的能力。能夠明晰運算的對象和意義,理解算法與算理之間的關係;能夠理解運算的問題,選擇合理簡潔的運算策略解決問題;能夠通過運算促進數學推理能力的發展。運算能力有助形成規範化思考問題的品質,養成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計算能力是指利用一定的運算程序計算出結果的技能,而運算能力是運算技能和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而成的能力。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對於人才的培養逐漸從技能的培訓轉到了能力的培養。那麼運算能力的培養如何落地?下面我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與自己運算教學實踐,談談小學數學運算教學的幾點策略。

一、因材施教,鼓勵方法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指對於同一個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運用這種教學方式,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不僅可以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如,我在教學退位減法十幾減6時,先設計一個問題情景,並讓學生觀察,提出怎樣列式,引入算式13-6,隨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並交流彙報如何計算13-6,最後得出以下幾種算法:

(1)用“一個一個減”的方法

算式:13-1-1-1-1-1-1=7

(2)用“想加算減”的方法

藉助加法來想減法,想6加幾等於13,13減6就等於幾,因爲6+7=13,所以13-6=7。

(3)用“平十法”

被減數的個位是3,爲了“平十”,把減數6分成3和3,先算13-3=10,再算10-3=7。

(4)用“破十法”

所謂“破十”,就是破出來減十,即用十減,當被減數的個位比減數小時,就把被減數分成10和幾,用10減去減數,剩下的數再與被減數的個位上的數合在一起。即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6=4,再算4+3=7。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特點,鼓勵運算方法多樣化,應讓學生自主選擇經過優化後的方法,讓學生多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促進個性發展,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二、理法融合,實現方法最優化

算理是計算過程中的道理,解決爲什麼這樣算的道理,算法是計算法則,是解決如何算得方便、準確的問題,二者相輔相成。算理爲算法提供了理論依據,而算法又使算理可操作化,在小學數學運算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算能力,就需要教師既重視算法教學,又重視算理教學,正確處理算法和算理學習的關係。

1、體會思路,優化修正

每一個算法背後的思路都不相同,都對應了深刻的算理,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到算法的多樣化,還要能把每一個算法對應的算理理解到位,才能說學生真正掌握了不同的算法。再者在學生列出的各種算法中既有低效的,也有十分巧妙的,此時教師應發揮課堂引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對算法進行比較歸類,說說自己覺得哪一種算法最好?自己的算法和最好的算法有何區別?在此過程中,實現了算法的優化,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煉了方法背後所蘊含的數學思想。

如,計算64+58=?

生1:列豎式計算得出結果爲122。

生2:64+60=124,124-2=122。

生3:64+36=100,100+22=122。

生4:60+50=110,4+8=12,110+12=122。

在這個兩位數加法裏,第一種算法是正確並且大部分學生使用的最普通的算法,但是部分學生可能由於粗心,看錯數字或者在進位計算中有所差錯,並且計算速度也不快,因此列豎式計算在此有效性較低。第二種和第三種算法都包含了“湊整法”的數學思想,這兩種算法的有效性較高。第四種算法則是分部計算方法,大數和大數相加,尾數和尾數相加,其實就是豎式運算的原理,這種算法較麻煩,可能會降低運算速度,算法的有效性也不強。雖然學生能夠提出這四種不同的算法,但實則是對運算的掌握能力的差異,導致計算過程有快有慢。所以可以要求有能力的學生儘量掌握第二、三種算法,但是所有人必須掌握第一種算法,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由此可見,看似一道簡單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加法,可裏面蘊含了深刻的算理,教師要理解學生呈現出的算法的意義,要引導學生將更高級的數學思想轉變爲簡單的算法展示出來。

2、品味邏輯,創新方法

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算法與算理的關係,更要引導學生結合兩者關係來創新新的算法,提高計算的精確度和效率。

如,在計算51-9=?時,有的學生沒有掌握快速口算的方法,不能立即得出答案。有一個學生髮現雖然他不能快速算出51-9=?但是他能很快算出50-9=41,再將41中的個位數1加上原來的個位上的1,即可得出結果爲42。通過這樣的計算,學生意識到,依據算理,個位數只能和個位數先加減,十位數只能和十位數相加減,現在個位上的1比9小,不能直接相減,那麼就需要把一個十借給個位上的數再相減。這樣就可以得到10+1=11,再與9相減。此原理就是列豎式計算中的“借位”原理。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運用算理來創新運算方法,引導學生思考以下習題:35+46+4=?學生結合以上計算經驗,會想到將該式變成30+40+5+6+4=?此時學生會發現,運用減整的方法會使運算更簡便,於是學生將式子變爲30+40+5+(6+4)=30+40+5+10=85。通過此次計算,學生髮現瞭如果要使計算變得簡便,就要運用“借位”原理中的“減整”原理。即學生在讓個位數與個位數相加,十位數與十位數相加時,要儘量讓相加或相減的數字減整。

又如34-1-3=?時,可以把式子變成34-(1+3)=30。同理,在計算53-7=?時,可以把式子變成50-7+3=?從而快速算出答案。因此,在學生不記得運算方法時,可以通過分析算理的方法來理解計算方法,然後利用理解的方法來記憶。算理是計算的“道”,算法是計算的“術”,當學生理解運算方法的過程後,才能靈活地運用運算方法,創新運算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

三、以用促算,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如果只是單純地講一些概念性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有些困難。而如果把這些知識放到具體情境中,就會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感悟。把運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融合在一起,根據學生豐富的數學現實,實現知識的自我構建。

如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3+2=5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計算3+2=5,以此類推計算4+3=7,5+4=9,更重要的是把它放在具體問題中,例如,圖畫中樹上有3只鳥,又飛來了4只,一共有幾隻鳥?學生通過看圖,理解了圖意,知道了樹上是3只,即寫作3,又飛來了4只,因此再記作4,而問的問題是一共有幾隻?所以應使用加法,即3+4=7,所以有7只。如此,學生不但學會了簡單的加法,重要的是能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又如在教學“元角分與小數”時,爲了能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轉化關係,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兒童版”紙幣,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際操作,例如,35元可以有幾種表示方法?都分別是哪幾種?50元減去20。5元還剩多少?10。2元加上8。7元是多少?等等,此時,“算”與“用”自然地結合在了一起,這時學生明白,“算”是爲“用”服務的。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重視基礎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應用中逐步提高數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運算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算法教學又要重視算理教學,並將運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根據實際完善教學措施,從而提高學生運算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篇五: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近日,有幸參加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經幾位專家的解讀,感受多多。課程標準,經十年的修訂,最終成稿,細細研究這2022版的數學課程標準,引發自己許多的思考。

一、修訂過程的解讀與思考

2022年,教務部啓動了根底教育課程改革,課程標準(實驗稿)同年公佈。2022年開始修訂工作,2022年教育部組建課程標準修訂組,2022年擬定課程標準修改稿,2022年審定課程標準修改稿,2022年通過課程標準的修訂。這一過程,歷經整整10年,覆蓋29個省、市、直轄市、自治區,共邀請了154位專家參加了審議工作,通過屢次的實踐理論的過程,以社會開展與數學課程之間的關係及互相影響、數學學習心理與數學課程設計、現代數學進展與數學課程之間關係的研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現狀與髮絲的研究、國際數學課程改革的特點與啓示研究這五方面爲課程標準研製的重要依託,廣泛徵求各方意見,才制定出此課程標準的。從這個修訂過程,我們看到了課標的孕育產生過程是謹慎而又嚴密,是立足於社會、學生開展等各方面的需求而制定的。

二、根本理念的解讀與思考

與課程標準實驗稿相比,我們發現在根本理念上有了些許的改變。

1、關於數學教育理念的改變。

原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該突出表達根底性、普及性和開展性,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開展。而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改爲: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開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開展。這一改變,在普及的根底上,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再用學習價值來衡量數學教育,尊重學生數學教育的過程,讓學生有良好的數學教育,遠勝於獲取必需的數學來得更爲重要。

2、關於數學理念的改變。

實驗稿是這樣來闡述數學的: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爲其它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開展的根底;而現課程標準是這樣闡述數學的: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特別是隨着現代計算機技術的飛速開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於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前後闡述把數學從工具變成了科學,突出了數學的廣泛應用,對數學這一理念的闡述更爲學。新課標還提出,數學是每個公民應具備的根本素養,明確數學的廣泛性和根底性。

篇六: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要能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係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數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疑就是有問題,而問題和興趣從來就是相輔相成的,教學時緊扣教學重點,提出新穎具有吸引力的問題,創設適合的學習情境,學生定會產生急於求解的心情,從而激發其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那麼,教學中我們應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下面我結合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及日常教學實踐談一談有效創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策略。

一、創設故事情境,讓問題情境童趣化

愛聽故事是每個小學生的天性,同時對於剛開始接觸,一切都新奇有趣的數學知識,小學生具備有很強的好奇心、探索欲,教師應充分融合這兩個特徵,藉助趣味性強的數學故事情境來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打造互動性強、氛圍良好的課堂教學舞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五年級《分數基本性質》時,爲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利用課件創設了“唐僧師徒四人分餅”的故事情境導入新課:“唐僧就把第一塊餅平均分成兩塊,取出其中1塊給八戒;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四塊,取其中2塊給沙和尚。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八塊,取其中的4塊給了悟空。可八戒吵着說師傅的分法不公平。”雖然是高年級的孩子,但是學生對於故事還是無法抗拒的,當看到熟悉的動畫形象時學生瞬間興趣高漲,蘊含新知的故事立刻激發了學生的思考,教師適時提問,“你覺得師傅的分法公平嗎”,同學們各抒己見,並藉助圓形紙片折一折、比一比在操作中發現用圓形紙片表示是一樣大的,從而激發對分數基本性質的進一步探究。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有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的狀態,增強學習內驅力。

二、立足生活經驗,讓問題情境生活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在每個學段的教學目標中都提到了,“要聯繫生活,瞭解日常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信息,從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數學的價值。”新課標註重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通過主題式生活情境引出學習內容,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精於細緻、深刻、準確地理解和研究教材中觸手可及的生活原型,創設情境促進學生思考,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進而開展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使之在理解數學的同時,也在思維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例如,在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教學時,教材中就創設了“買風箏”的購物情境,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利用“元、角、分”這些生活中常見的計量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順利溝通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的聯繫,利於學生將新知納入已有的認知系統中。另外,我們還可以針對教學當堂的教學內容,自己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中,我創設了“我是小小售貨員”的生活情境,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來進行角色扮演,一組學生扮演售貨員,另一組扮演顧客,將練習紙幣分別每個發給學生,讓他們用手中的紙幣去購買售貨員賣的不同的東西,通過在交易的過程中使用不同紙幣,學生們就能夠清晰地分辨不同面額的紙幣有什麼區別和用途,並且能夠牢記於心。又例如在學習“平行與垂直”時,在初步理解平行與垂直後,我引導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平行或垂直的呢?”一個簡單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大家紛紛尋找身邊的“平行與垂直”,感受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利用遊戲活動,讓問題情境趣味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活動中。爲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趣味化的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遊戲就是最好的活動方式。例如,我在“2、5的倍數特徵”的教學中,爲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新授前我讓學生出題考老師,“隨便說一個數,老師就能判斷這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考老師可是學生的最愛,大家都爭先恐後要出題,當學生髮現任意一個數老師都能瞬間判斷出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數,孩子們自然就會主動去思考“這其中一定有什麼規律”,帶着這樣的疑問學生很快進入新知的探究學習中去。再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時,上課前我設計了一個“猜水果”的遊戲:課件出示很多圓片,學生任意說第幾個圓片,老師都能很快說出是什麼水果,老師打開圓片,果真是教師猜的水果,孩子們不禁會想“爲什麼會這麼神奇”,順理成章地就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了觀察水果排列順序上了,很快學生就會發現水果是按照“2個蘋果、1個香蕉”的順序有規律排列的,隨後同學們在動手圈一圈的過程中輕鬆理解、歸納出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四、動手實驗操作,讓問題情境活動化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也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課堂教學中,把“問題情境”活動化,就是讓學生去參與觀察、實驗、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的知識、能力與情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得到主動地發展。例如,在教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數據收集整理”這部分內容時,我創設學生實踐操作的問題情境:新學期開學,我們班上要重新選班長,在同學們的推薦下,需要選3名同學作爲班長候選人,同學們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選舉,並收集選票,讓不同小組分別用“★”、“▲”、“●”做統計,並把統計結果的數據填到統計表裏,整個選舉過程都讓學生自己實踐操作,使他們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制定圖表等統計活動的全過程,這樣學生貼近自己生活的問題情境中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經驗,同時深刻體會到數據整理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

五、巧設懸念問題,讓問題情境思維化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發生認知衝突,進而撥動其思維之弦。小學生年齡小,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強,喜歡追根問底,如果課堂上能充分利用教學內容中的新知識、新方法適時激疑,讓學生因疑生趣,由疑誘思,以疑獲知。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材中展示了兩塊等底等高的長方形花壇和平行四邊形花壇,要求哪塊花壇佔地面積大?問題一提出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大家各抒己見。很快有學生提議“算一算”,可學生並不會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老師找準時機再提問“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我們學過的圖形呢?”幫學生瞬間打開思路,開始積極探究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這樣通過“激疑”,一下子把同學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上。再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自行車的車輪是什麼樣的?”同學回答:“是圓的。”“假如是長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同學笑着連連搖頭。我又問:“假如車輪是橢圓形的呢?”(隨手在黑板上畫出橢圓形)。同學急着回答:“不行,沒法騎。”我緊接着追問:“爲什麼圓的就行呢?”同學一聽,馬上活躍起來,紛紛議論。這一系列的設疑不僅讓每個學生都處於求知的迫切之中,同時爲隨後的教學提供了初步的感知,這樣找到的結論理解、記憶都會很深刻。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應加強教學策略優化改進,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課堂學習參與積極性,提升學生思維,實現素質能力全方面提升,爲今後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篇七: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圖形與幾何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在小學階段包括“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和“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兩個主題。學段之間的內容相互關聯,螺旋上升,逐段遞進。

“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包括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認識,線段長度的測量,以及圖形的周長、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圖形的認識主要是對圖形的抽象。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認識圖形的特徵,感悟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積累觀察和思考的經驗,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圖形的認識與圖形的測量有密切關係。圖形的測量重點是確定圖形的大小。學生經歷統一度量單位的過程,感受統一度量單位的意義,基於度量單位理解圖形長度、角度、周長、面積、體積。在推導一些常見圖形周長、面積、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悟數學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識。“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包括確定點的位置,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學生結合實際情境判斷物體的位置,探索用數對錶示平面上點的位置,增強空間觀念和應用意識。學生經歷對現實生活中圖形運動的抽象過程,認識平移、旋轉、軸對稱的特徵,體會運動前後圖形的變與不變,感受數學美,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

學會這部分教材對於學生培養空間觀念,發展思維力、想象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同時也爲學生以後學習幾何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但是,在概念教學中往往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教師往往把一個新的概念和盤托出,讓學生死記硬背法則、定義;二是忽視概念間的聯繫,把許多本來有聯繫的概念,拆散成一粒粒散落的珠子,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學生的腦海裏,沒能將珠子串成項鍊,概念不成系統,不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要改變這些問題,我覺得應該以鍛鍊和發展學生的“思”爲主線,把“看”、“動”、“練”、“理”有機地串聯成一個思維體系,從而順利達到“通”的目的。

看—全面觀察。實踐證明:兒童接觸事物,探究事物的本質屬性,經常是從觀察開始和發現的。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簡單圖形已有初步瞭解,如書的封面是長方形,紅領巾是三角形,文具盒是長方體……,但他們對此的瞭解往往是表面的、模糊的,還不能說出其本質特徵,往往是口欲言而無聲。所以教學時,我因勢利導,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豐富學生表象。引導學生用眼看、用手摸,做到上下、左右、前後和正反進行全面、仔細地觀察,以此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物體的初步認識,使他們由具體物體的形狀在大腦中形成表象,繼而上升爲概念,初步培養或形成空間觀念。

動—動手操作。由於小學生生性喜歡動手操作,而且抽象思維依賴於動作思維或形象思維展開,因此動手操作對小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動手能力,提高學習興趣積極性等都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所以教學時,我儘量組織學生開展“剪”“拼”“量”“擺”“數”“做”等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做出物體模型,學會對圖形或模型進行分解、組合、平移、翻轉等轉化方法,使他們在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等親身體驗中加深對幾何形體的感化方法,進一步理解掌握其本質特徵,初步掌握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和轉化方法,同時也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練—鞏固訓練。通過全面觀察和動手操作,學生對幾何知識初步理解和掌握後,爲了把知識轉化成技能,形成能力,教師必須精心設計習題進行鞏固訓練。教學時教師要注重精講多練,注意數形緊密聯繫,逐步做到“物體——圖形——表象——物體”的循環,使學生看到圖形名稱就想象出物體形狀、特徵和計算方法等,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不斷開拓思路,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增強空間觀念及其理解應用能力。

理—系統梳理。實踐證明:學生對於散亂、零碎的知識容易遺忘或發生混淆。因此在一定階段的學習之後,我及時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串點成線,舉一反三,擴線成面,形成網絡,並使之根植於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統中,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幾何圖形的本質特徵和相互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及其理解、應用能力。通—觸類旁通。爲了促進事物的整體形象在頭腦中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幾何圖形的本質特徵,促進空間觀念的形成,教師要注意溝通幾何圖形的內在聯繫,注意知識的綜合運用,使學生能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因此教學時,我充分結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適時歸納出圖形的本質特徵,及時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幫助學生分辨異同,達到溝通、同化知識,增強理解及其應用的能力。

篇八: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週四在數學科組的安排下,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區組織的2022年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的線上培訓。通過本次培訓,讓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理解,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爲學生們的主戰場,自己要學會退到幕後,在最關鍵的時候推學生一把,而不是自己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讀完之後,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頗有感觸。

1、關於課程標準主要的變化有:強化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做”的具體指導。

2、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指向了三個維度: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表述爲“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

讀完以後,我感覺可操作性很強,很有抓手。總之,在“雙減”背景下,我們作爲一線教師,要快速轉變觀念,緊跟新課標的步伐,提高自我修養,改變課堂模式,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篇九: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隨着新時代的到來,社會對於人才提出了跟高的要求,爲培養有能力、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基礎教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瞭解課標前應該先了解課標的背景與要點,史寧中教授對此做出闡述。

關於拓展課程目標。中國已經提出培養創新性人才,因此光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是不夠的,因此增加了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所以要豐富課程內容、強調核心素養。重視數學的基本思想;本次次課標修訂所有的學科都圍繞着第一是立德樹人,第二是實現學科融合,這是一個世界潮流。數學學科則要求:(1)根據學生的心理素質來定。(2)把四基四能與提倡的核心素養怎樣有機結合。(3)加強幾何直觀、提升數學素養的前提下,如何調整課程的結構與內容。(4)在綜合與實踐裏如何融入跨學科的知識和傳統文化。(5)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體現數學的一致性。

核心素養爲本次修訂的重點?如何理解與表達數學中的核心素養是今天學習的第二個知識點。史寧中教授提出了保持內涵的一致性、呈現過程的階段性和表述應該有整體性。要讓那我們的孩子“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不僅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

那麼本次課標的內容又有什麼變化?本次次課標裏提倡要整體備課,包括全年級的整體備課、全學段的整體備課、全校老師的整體備課。對應於核心素養的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要體現在日常教學中的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

綜合與實踐也增加了內容,主要增加的是跨學科的內容,強調了傳統文化和代數推理和幾何直觀等。也將課程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使得教學更加有度。

篇十:學習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在黨的十九大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以及我國義務教育已全面普及的教育大背景下,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變爲“上好學”,所以加強義務教育課程建設,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改革是對教育前線重要的精準定位和導航。

此次修訂優化了數學課程的一體性,加強了數學各學段之間的銜接度,細化了數學學科的育人目標,明確了實施要求,對於一線教師有更高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以下淺談本人對此次修訂的學習心得:

1、課程性質重視數學的人文價值,以文化身份看待數學

在課程性質中,2022年版特別細化了數學學科的定義,除了以一貫的科學身份看待數學學科之外,還特別強調“數學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在過去,由於數學能直接爲社會創造龐大的價值而經常被單一地看待爲運算和推理的工具,作爲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充分帶領學生會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以文化身份看待數學。

2、課程理念重視數學的育人價值,以核心素養爲導向

2022年版細化了課程理念,以加強數學獨特的育人功能爲目標,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進一步強調一線教育者落實學生“四基”和“四會”的獲得與發展,並加強了給予了數學核心素養逐步養成的路徑指導。

3、課程內容結構化,促進單元整體教學

課程內容進行了刪減,加強結構化和一致性,和以前重視學時教學不同,更符合學生的思維認知發展。

4、課程內容重視前沿與時俱進,提倡跨學科融合

2022年版“綜合與實踐”領域會以跨學科學習爲主,課標中特別提到數學與計算機技術的交融,特別提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究領域,關注數學學科發展前沿,反映現代科技與社會需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