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觀後感

《摩登時代》觀後感作文

本文已影響 6.13W人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摩登時代》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摩登時代》觀後感
  《摩登時代》觀後感篇1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拍攝於1936年。雖然1935年的電影已經進入了有聲時代,但卓別林還是決定用電影的形體語言,爲經濟危機給廣大工人帶來的痛苦而大聲吶喊呼號。辛辣犀利的諷刺、精湛絕倫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以及溫馨感人而煥發着人性光輝的愛情,這使得影片至今還散發着不朽的魅力。《摩登時代》講述一個被機器摧殘、異化的流浪漢在工業文明的傳送帶前窘態畢現、笑料百出的故事。這是一個集幽默、諷刺、控訴於一體的經典影片。同時影片也將當時的社會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故事發生在工業大生產時代,當時經濟大蕭條,大批工人失業,工廠對工人的剝削更加殘酷。故事的主人公——查裏是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個鉗工,單調而又瘋狂的機械勞動使其精神失常,大鬧工廠,並因此被解僱,成了一個流浪漢。失業的查裏陰差陽錯地被當成罷工首領抓進了監獄,在監獄的生活本來衣食不愁,偏偏又遇上了監獄動盪,而重獲自由,提前釋放。出獄後,查裏找了好幾份工作,都無辜泡湯。但在窘迫的生活中偶遇一個有着同樣命運的流浪的女孩,並勇敢相愛,一起浪跡天涯。

  《摩登時代》觀後感篇2

我覺得《摩登年代》是一部充滿苦情和溫情、眼淚和歡笑的都市歷險,《摩登年代》講述的是一個小丑和孤女鄰時搭火,共同實現魔法奇蹟、實現自我價值的故事。歐大衛被同夥騙走了首付款,又被一個突然趕來的自稱是歐大衛的女兒丟丟拖住,逃離失敗,只得和客戶公司的美女藝術總監約定一起實現合同上的魔術。小丑、孤女、美女,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一步步去實現一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人生的成功與失敗融入其中,面對這樣的電影,沒法讓人不感動。

好的電影得來源於生活。看得出本片導演在追求喜劇形式的同時,也儘可能在積蓄正能量,實現影片的勵志功能。其實《摩登年代》裏的這個年代一點兒也不喜劇。這是我們現在處在的時代,具備非常殘酷的現實。富人往往不具備與其財產相匹配的素質,窮人往往得不到證明自己本領的機會。已經把一部分人踩在腳下的人一擡頭便會發現,自己依然被巨人玩弄着;已經破罐子破摔的Loser一低頭竟然發現,自己還被更加弱小的人依賴和信任着。那些並不心存害人之心的好人,也常常會因爲外界的壓力而大發雷霆,以至於傷害到與自己最近的身邊人。

喜劇再搞笑,也必須要有情感作爲地基。沒有情感的喜劇,就只剩下了鬧騰。個人還是非常欣賞《摩登年代》的表現力,適當的戲謔、豐沛的情感,少量的自嘲,大膽的誇張,讓人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都很舒服。比較清楚的記得一些輕鬆有趣的橋段,丟丟在住所裏與捉弄歐大衛的.橋段,歐大衛和丟丟裝可憐用“演技”騙過交警,那些隨處可見的魔術小橋段,都達到了很好的喜劇效果,另外比較深刻的則是一些畫面,歐大衛的小丑扮相,裏的醜惡一幕,以及歐大衛在水箱中求生的驚險,慾望和貪婪,尊嚴與死亡。

把親情主題做鋪底。這一招讓《摩登時代》的格調精緻起來。大家會看到自己所生活的殘酷現實,原來可以被這對兒父女,以這樣一種魔法,變得歡樂起來。《摩登年代》告訴我們,在這個殘酷的現實中,依然存在着令一切歡樂起來的魔法。並且,只有心底最純淨的人,纔會相信並看見這個魔法的施展。

  《摩登時代》觀後感篇3

《摩登時代》是我相當欣賞的一部影片。

據可信資料,此片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拍攝於1936年,客觀講述了大蕭條對美國民衆乃至世界人民的影響和帶來的災難。更深層次地反映的資本主義的弊端與本質。

可以說《摩登時代》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優秀作品。

下面我想結合影片的具體片段談談我的感受。

影片一開始,有這樣的一段字幕:“Modern Times。”A story of industry , of individual enterprise—humanity crusading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我想這段話可以這麼理解,一個關於工業化和資本企業在追求發展過程中扭曲人性的故事。這句話很經典也很深刻,無情且絕對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的黑暗。

然後呈現的情景是綿羊簇擁而行,工人蜂擁而至,人類已與動物無異,在巨大的資本剝削麪前,人性扭曲,毫無尊嚴。可爲了生活他們又不得不如此。正如馬克思所說:“羅馬的奴隸是由鎖鏈,僱傭工人則是由看不見的線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裏。”關於這點,後面我們會提到關鍵原因在於以廣大勞動工人爲代表的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這個過程被稱作資本主義原始積累。

接着流水線工作呈現在眼前,在這裏我們可以討論一下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方式。依據教材內容,最基本的方法有兩種。即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絕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延長工時而生產的剩餘價值。相對價值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生產的價值。根據資本主義的發展條件,片中資本家通常採用第一種方法來剝削工人。片中老闆不停地給傳送帶加速,減少休息時間,變相提高工作效率,甚至不擇手段想出了自動餵食機,妄圖壓榨工人最起碼的休息權,希望工人吃飯時也能工作,可以說資本家爲了金錢也喪失了人性。馬克思對這種做法作出了這樣的抨擊:“它靠縮短工人的壽命,在一定期限內延長工人的生產時間。”最終卓別林飾演的夏洛爾不堪重負,精神失常,竟將別人的鼻子,鈕釦都當成螺栓,被送進的精神病院。在此期間,我們還要留意這樣一個鏡頭,就是工友們追逐精神失常的夏洛爾時,當看見傳送帶轉動時本能地回到流水線旁,放棄追捕,我們概之以“條件反射。”能形成這樣的結果,我既感到悲哀,更爲之同情。

其後讓人感覺人間還有真愛的場景是:夏洛爾與流浪x女的相遇並在影片的後半段相濡以沫。在艱難的生活中,他兩始終不離不棄,給人以溫馨的感覺。同時告訴人們世間最美好的莫過於真愛,即使是在最困難的境地,它也能支持你,鼓勵你,給你以充足的精神動力,讓你感到人間還有希望,這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

在這裏也引發了我對此片的另一感觸:一部講述即便在困境中也要不斷努力不斷奮鬥的勵志電影,只要心中有夢,就該去追!即使失敗了也不會有什麼遺憾。片中夏洛爾失業,入獄,就業,再失業,再入獄……可不管經歷了多少,始終都是在不停地奔跑。正如亞伯拉罕·林肯所說:“雖然我走的很慢,但我決不後退。”人生就需要這種積極的態度。

將電影的情節引申至相關的理論層面上,並結合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相關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在資本主義社會由於生產資料歸資本傢俬人佔有,工人一無所有,只有靠出賣勞動力爲生。這就決定了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具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工人在資本家的支配和監督下勞動,他們的勞動隸屬於資本家。第二,勞動產品也屬於資本家所有。

而前面所提到的資本原始積累,就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貨幣資本迅速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正如馬克思所說:“創造資本關係的過程,只能是勞動者和他的勞動條件的所有權分離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使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爲資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爲僱傭工人。因此,所謂原始積累只不過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所以表現爲‘原始的’,因爲它形成資本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方式的前史。”在西歐,資本原始積累開始於15世紀後30年,經過16世紀的高潮,一直延續到19世紀初才告結束。資本原始積累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進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奪貨幣財富。

資本主義的生產是剩餘價值的生產,資本家的本質是惟利是圖。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不僅是價值形成過程,而且必須是價值增殖過程。

另外,我還想闡述的是這是一部喜劇電影,但悲從喜中來。尤其是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喜中見悲的詮釋方式、辛辣犀利的諷刺和揭示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工人飽受資本家欺壓剝削的嚴酷現實,以其高超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概括了“摩登時代”這一矛盾的本質,揭露資本家瘋狂剝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獲取剩餘價值以及這樣一種生產方式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

總之我對這部電影的感覺是:機器大生產下對人的摧殘,諷刺了美國經濟大蕭條下社會的黑暗,解釋了資本主義的本質——剝削。卓別林漫畫式近乎誇張的表演既製造了笑聲,也有體會了辛酸的淚水。然生活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自己的夢想併爲之付出努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