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故宮裏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讀後感作文

本文已影響 5.23W人 

“不食河豚,焉知魚味,食了河豚,百鮮無味”——這是《故宮裏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裏的一段話,用“食”與“不食”做對比,從而讓讀者從文字上的視覺感受延伸到舌尖上的味覺享受。美哉!妙哉!

故宮裏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讀後感

《故宮裏的博物學》內容博大精深,介紹了很多天上飛的、海里遊的、陸上跑的動物,很多都是我們沒有見過的傳說中的動物,而作者很巧妙地運用了分類的方法,把動物們的故事梳理成不同類別,讓讀者閱讀起來更加清楚,再通過精美的圖畫和栩栩如生的文字,讓讀者瞭解到這些動物的習性和生活環境,彷彿真的看到了它們在飛、在遊、在捕食、在打鬧。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清宮海錯圖”鱗部中關於鼠鮎的介紹。鼠鮎是生活在南海的小魚。作者先介紹了鼠鮎的外形特點,鼠頭鼠腦,嘴巴旁邊有觸鬚,接着寫了它是捕鼠能手,它的外形對於它捕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爲它的觸鬚是覓食“武器”。那麼,鼠鮎捕鼠是古人親眼所見還是杜撰出來的呢?作者列出了事實證據:2016年澳大利亞科學家檢查了數十條鮎魚,並且在這些鮎魚的肚子裏發現了鼠的屍體,而鮎魚是從鼠鮎發展而來,從而印證了鼠鮎真的是捕鼠能手。

閱讀這一故事,我聯想到了我們生活中的事例。在三年級科學課學到月球那一課時,我們根據月亮升起的規律猜測月球的亮面是從西邊開始再慢慢亮到東邊的。老師肯定了我們的大膽假設,但也要求我們小心求證。於是,我們每天固定一個時間觀察月相,經過一個月的仔細求證,最終的觀察結果證實了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

通過《故宮裏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這本書,我看到了許多生動有趣的自然物種,也感受到了五千年中華文化瑰寶的神奇魅力,更激發了我學習文化知識、探索自然萬物的無限興趣。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用科學的眼睛去發現現實中的奧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