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麵包師與小女孩讀後感1000字作文

本文已影響 5.59W人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麵包師與小女孩》。這篇文章沒有任何華麗的好詞好句,也沒有我的文學書動人心絃,但讀完我卻掩卷沉思,受益非淺。

麵包師與小女孩讀後感1000字

這個感人的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鬧饑荒的小鎮上,富有的麵包師卡爾為鎮上最窮的20個孩子提供麵包,直到他們度過饑荒。飢餓的孩子們拿起搶到的籃子裡的大面包就吃,從沒有對面包師表示絲豪的謝意。可有一個叫格雷奇的小女孩卻在別人搶完以後才去拿最後的一塊小麵包,還總會親吻麵包師的手,感謝他,然後拿回家與家人分享。麵包師覺得格雷奇很懂事。第二天,和昨天一樣,格雷奇拿到了更小的麵包可到家後,她發現麵包裡有金幣,媽媽讓她把它送回去。小女孩送還金幣時,麵包師告訴她,金幣是對善良文雅的女孩的獎賞。

小女孩是多麼知足呀!當別人搶麵包時,女孩只是靜靜地等待。她知道,不論別人拿出大的,拿去小的,她總是有一塊,不管大小,一塊就夠了。她知道麵包師為這塊小麵包付出了多少愛心,付出了多少金幣,付出了多少心血,只要一塊,一塊小麵包就足夠了。當小女孩把麵包與家人分享時,我彷彿看到,小女孩把麵包傳給寵愛她的爺爺奶奶,遞給養育她的爸爸媽媽,送給相伴她的兄弟姐妹。雖然小女孩只能吃到一小口,但是小女孩知道,能夠讓愛她的家人們用這口麵包解餓,她已經知足了,即使只是這一小口,就足夠了。

做人要知足,知足的人才會常樂。“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劉禹錫先生長樂的人生。劉禹錫先生雖身居陋室卻“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何嘗不是一種愜意的生活何嘗不是知足常樂的體現何嘗不是一種進取的人生態度。誠然,知足常樂不是不思進取、停滯不前,而是一種簡便幸福,它不用受拘於任何枷鎖,任何冷冰冰的權場鬥爭。而是可是分的追求名利。如果過多的追求名利而置道德、法律而不顧,那麼就會像背上一把沉重的枷鎖。古有奸臣秦檜、貪官和珅,今有成克傑的落馬,哪一個不是身敗名裂可見知足常樂是幸福的源泉,是完美的圖畫,是美妙的樂章;但是,不知足的人就不會滿足。從前有一個農夫想找地主要地,地主說你去跑步沒跑一段差一個旗子太陽落山之前跑回來就好。你插旗子的地方都是你的。那個農夫沒跑一段,就差一個棋子,但是他還想要更多的土地,所以他一直跑太陽落山之前都沒回來。記住派人去檢視的時候,發現那個農夫已經累死在路邊了。

知足者長樂,不願乎其外。這種種事件上證明知足者長樂而那些不知足的人,他們的慾望就像無底洞永遠也填不完。最終在不滿足的心理條件下死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