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

寒食作文800字

本文已影響 6.29W人 

寒食,橫亙古今,一次次滄海桑田版的轉變,終與清明合而為一,鐫刻着歷史的痕跡。

寒食作文800字

寒食之景

時已入春,正是一年芳菲之伊始,方凋零的萬物復甦,整個神州大地吐露出了一點翠色。炁與陽扶搖直上,在冷酷的寒潮中寫下波濤洶湧的一筆。此本是喜景,卻被寒食並清明貼上了“哀”一字。見不到人間煙火,或是都祭了神明與祖先吧。

寒食之史

其實寒食本不是一個哀節。其本是禁火節,於春季乾燥的幾天,將火種熄滅,一則防止火災,二則意為“請新火”,正是辭舊迎新,毫無悲痛之感。這“哀”字,還要從一位大忠大義之人——介子推談起。

那是春秋時期的事了。相傳,晉文公重耳出遊,過了許久,當時乾糧早已消耗殆盡,一行人飢腸轆轆。介子推一心幫助重耳,在重耳極度飢餓之時忍痛割其股熬湯給重耳吃,重耳這才撐了過去。後來,重耳要給屢立大功的介子推加官晉爵,介子推卻本着清正廉潔的品質一再推辭,甚至躲到山中度日。重耳情急之下放火逼他出來,可介子推卻執意不出,最終與他的母親一同被烈火燒死。重耳悲痛欲絕,便將當天作為寒食節,紀念忠臣介子推,這才為這本來喜慶的禁火節蒙上了一層壓抑的霧。

正如“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的惆悵,“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的思念,寒食自於唐朝與清明合而為一之時,便寄託了更一份意味深長的情感,雖還有“日暮漢宮傳蠟燭”的習俗,可寒食節早已超脱於辭舊迎新這一意旨了。

寒食之俗

最開始,如上文所説,寒食只是辭舊迎新的節日,習俗主要便是禁火與祭祀了。如端午一般,同樣都被一個人賦予了新的意義,習俗便也越發多樣。如有踏青,蹴鞠,插柳等,也有“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一説。而飲食,則有寒食粥、寒食麪、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南方則特有涼麪,涼糕等。而正如“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一詩所載,寒食節還有盪鞦韆的習俗。當然,寒食節的詩,自是百花齊放,各有千秋了。

現在,古時的習俗在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無論是古時辭舊迎新的意圖,還是後來對介子推的紀念,還有那寒食節曾經寄託着的思念,越來越少見。在寒食節時,有的農村家庭依然請着新火,吃着寒食粥或是涼糕,我們呢?恐怕若不是“寒食”一詩,有人甚至對寒食毫無知曉。寒食節也不遠了,望大家能對這一中國傳統文化保持基本的尊重,為介子推的忠義做紀念,也算是對這文化的一種傳承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