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

淵清玉絜,明哲保身作文800字

本文已影響 7.72W人 

八十出山,輔佐文王,是姜太公的選擇;耳順之年,回國繼位,是晉文公的選擇;天命之年,揭竿而起,是沛公的選擇;不惑之年,創建聯想,是柳傳志的選擇;中年負債,成立華為,是任正非的選擇。而卸任歸田,擁抱自然,正是陶淵明的選擇。

淵清玉絜,明哲保身作文800字

自古以來,不少人因在人生前期壯志難酬而蟄伏,中年以後觸到了門道,從而一飛沖天,大有作為。但陶淵明似乎是個另類,他在懷才不遇之時竟選擇歸隱山林,有人説這難道不是相當於躺平了麼。是麼?我覺得不然,歸隱並不等於躺平,這正是淵清玉絜、明哲保身的最好體現。

歸隱並不等於躺平,而是沉澱自我的體現。陶淵明曾説過因家貧而不得不出仕謀生。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希望有所作為,另一方面又眷戀着田園生活。他不斷在官僚與隱士這兩種角色中做選擇,隱居時想出仕,出仕時要歸隱,彷彿一個矛盾體。即使他後來堅定了隱居的決心,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靜,從他的詩“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能很明顯地體現出來。他在詩中一再描寫隱居的快樂、表示隱居的決心,這固然是他的真實感受,但亦可視作他沉澱自己身心、堅定自己決心的一種方法。

歸隱並不等於躺平,而是淵清玉絜的體現。在後期他並非沒有再度出仕的機會,但他拒絕了。由此看來,陶淵明確實高雅恬淡、淳樸善良,他對人生所做的思考,同其作品一起,為後世的文人築起一個精神家園。一方面可以掩護他們與虛偽、醜惡劃清界限,另一方面也可使他們得以休憩。

歸隱並不等於躺平,而是明哲保身的體現。陶淵明希望通過隱居以保持自己純真的本心。正所謂“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説明自己的“質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約束,更不想因小人的讒言而受冷落、遭貶謫。所以“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便表達了他返歸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陶淵明後期的處世方法固然是避世,但並非是一種消極的避世,雖是隱居,但面對生活的態度依然積極向上。沒有人最初的理想就是歸隱。他只是憑單人之力無法挽救與抗衡當時整個分裂的社會,心力交瘁之下才選擇了歸隱,不與腐朽勢力同流合污罷了。所以他的歸隱並不等於躺平,而是淵清玉絜、明哲保身的最好體現。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