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

家風作文(精選17篇)

本文已影響 6.16W人 

篇一:家風作文

家風作文(精選17篇)

心存寬港

季子譽

吾若萬里長江,何不能千里一曲?

--題記

我望着媽媽明亮的眸子,只見她眼中帶笑,宛如星辰一般。轉過頭,指了指沾染上泥土的鈴蘭説:“鈴蘭把最後的香氣留在了踩扁它那個人的腳踝上,這就是寬容。”

少年的我,經常為了一點雞毛之時而放不下心。總是因為生氣憋紅了臉,眼睛裏迂迴着淚水,一副困獸的模樣。而媽媽總是讓我學會寬容,但我孰不知寬容到底是什麼。直到九年後的今天,從馬克吐温的一本書中驗證了媽媽對我講的鈴蘭:“紫羅蘭將它的香氣留在了踩扁了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恕。”我的心彷彿打開了一扇窗,陽光直灑進來,敞亮無比。

一日傍晚,晚風徐徐吹來。我便伴着風兒沿着小路追尋那餘暉的影子。影子倒映在旁邊的書上,樹影婆娑,每一片綠葉都閃耀着金光。欣賞着身邊的一切,心無旁騖,突然被一聲粗老而年邁的聲音叫住:“小姑娘,靠邊兒走。”我正思考着聲音的來源,一回眸,便與一輛綠色的自行車相碰。回過神來,右胳膊已被車上生鏽的鐵皮蹭出了一道道白痕,微微泛紅。下午意識的捂住了傷口。“沒事吧孩子。”車主是一位老爺爺,穿着一件泛黃的白背心,上面泥漬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下半身軍綠色的褲子早已有了泥土的痕跡。頭上的汗水順着臉頰留了下來我注意到頭頂上面的黃色頭盔,才明白了些什麼。他飽經風霜的臉上有深沉的暗斑乾裂的嘴脣時不時抿抿嘴。“對不起,爺爺大意了,需不需要……”説着變用一種十分關心我的眼睛靠近。我默默退了一步,內心糾結,看着他這副模樣,也許他只是為了賺一份辛苦錢來支持他整個家,也許他只是為了他的汗水與努力換取收穫,更也許他正緊忙趕回家去見已在家中準備好晚飯的老伴。於是,我搖了搖頭,“沒事”我便給予爺爺一個温柔的笑,走了。因為我知道,此時此刻,他更需要的是寬容。

寬容,如一把明火,即使黑路漫漫,無跡可尋,有了寬容,大可昂首闊步,直達遠方;寬容,如敞開的一扇窗,窗外的鳥語花香,風光無限,窗內是靜默暖陽,明月半牆。

恕人,便是心存寬港。

篇二:家風作文

篆刻中的廣採博取

範思彤

一筆一劃中藴含優良家風,一刀一刻間傳遞最美家訓。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發現爺爺會在閒暇時於書房內雕刻篆章。

於我而言,家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那張樸實無華,卻在我看來熠熠閃光的工作台。

“爺爺,您又在刻章啊”,我將門輕輕推開,站在門後小聲問。“嗯,想看就過來吧。”得到許可的我立即搬起小板凳就往爺爺身旁蹭。

爺爺正於屋內手執毛筆將寫好的篆字拓上引用砂紙打磨的石。透過鏡子,我依稀辨認出那是“廣採博取”四個字,應是枚閒章,而爺爺則通過朦朧的鏡像,細細修改不足之處。半晌,修改完畢的爺爺指着那小篆説:“這字不能隨隨便便往上寫,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應廣泛的瀏覽前人留下的字樣,從中挑選並有所取捨,不斷修改方能有所小成。”雖看不清爺爺的神情,我卻揣度出了些許深意。

刻章,其精髓便在於“刻”,不同刀法成就。觀摩了些許,我也只爺爺頗喜雙刀,卻見爺爺手執刻刀,於細微處見真章,刀刃直下,無一絲遲疑,又於邊沿處精準停下,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我也曾疑惑,這如何做到?如今已得到答案,如果長年累月的練習,全身心地投入,這未嘗不可,多聽取前輩們的建議,瞭解其經驗,定會有所領悟。

在思索的同時,爺爺已經刻好了那枚章。在他遞過來的瞬間,我幡然醒悟,爺爺讓我觀摩刻章,不僅僅教會了我刻章的技藝,同時也在一點點滲透詮釋何為“廣採博取”。而我,已經領悟了這種工匠精神。

篆章上的“廣採博取”是爺爺賜予我的警示,篆章中的廣採博取,則是祖輩們經歷滄桑歲月,用智慧結晶出來的精神財富。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也是一種有形的傳承,這枚篆章中用心刻進了廣採博取的傳承。

篇三:家風作文

薄荷味的家傳

張毓宸

田中有一塊地,是留給薄荷的;心中有一塊地,是氤氲芬芳的。等待,追尋,迷惘,感悟,只為在那一耕一收中尋得那一絲美好,覓得那一方傳承。

淺草菶菶,少年站在田邊一角,眇老者耕種的模樣,招手的逌爾。風吹麥浪,少年再次望去,那個在田地中一起一落的身影,卻令少年惕寤,莞爾一笑。

時間在方桌上留下了痕跡,望向那整齊排着的薄荷葉,攜之入田地。那身影逐漸清晰,姥姥那一舉一落的動作令我喟然,甚是心疼。走上前去,拉緊衣服的一角為她拭去疲勞。伸手後,那小小的薄荷葉猶如一個鮮亮活潑的精靈,吐着淡淡的綠。“新鮮的,快嚐嚐。”和藹的聲音令我緩緩抬起手臂,將那一抹鮮亮送入嘴中。須臾,那一絲苦澀貫滿全身,眼睛眯如竹葉,趕忙棄之於地。身旁的姥姥也含了一片,望向她,那眉頭緊皺的模樣似乎在承受着艱難,那繼而舒展又似在回味一路走過的艱難。我感到很詫異,攜着那久久未散的苦澀走開了。

剛進院,便又瞅見了那一方薄荷,沒有花的陪襯,它看上去是多麼淒涼艱苦。如何尋得甘來,我心裏問道。捏下一片薄荷葉,多了一份小心,少了一份焦急,舌尖上的苦澀襲滿全身,再堅持堅持,我暗自想。微風吹過,眉頭漸漸舒展開,那淡淡的甜,是我從來沒有感受到的。捧在手中那片薄荷葉,似散發着陣陣清涼,與指尖相連,貫滿全身。望向門口的姥姥,那眼神的碰撞,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她在田地耕種的模樣。揮灑汗水當春時,笑聲綿延秋收後。

姥姥的辛苦隱藏在這薄荷葉中,埋藏在那春時耕種季,但只有用心感受這個苦盡甘來的過程,才能覓得那一種踏踏實實的精神。

芬芳氤氲開來,那一年兩場的約定在這無聲的用心感受中綻放,多的是踏實,全都隱藏在這薄荷中,無需言語,只因我見證了那一耕一收的精彩時光,姥姥已把最好的薄荷精神傳承於我。

篇四:家風作文

補丁的智慧

孔俊淇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標準,是一個家庭的精神食糧,是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奶奶的縫製手藝十分精妙,家中的棉襖大多是奶奶親手縫製。奶奶手中有一個精緻的小木箱,木箱的三層分別放着針、線和頂針。聽奶奶説,這是奶奶的父親為奶奶親手做的嫁粧而其中的針線工具則是奶奶的母親用過的東西,所以奶奶一直視它為珍寶。

奶奶每天閒來無事,便會坐在陽台的躺椅上,拿出小箱子和幾件有小破洞的衣服——這些衣服都是家人在不經意間損壞的,而每當我們準備將衣服扔掉的時候,奶奶總會將衣服收好,説自己可以補好,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的。

奶奶從小木箱中拿出針線,將線穿進針孔,看準小洞後,將針一推一拉,反覆多次,不時拿出頂針將針從衣服中頂出。最後,剪斷線,打一個小結在上面,便大功告成了。

奶奶將衣服拿給一家人看,家人都説奶奶手巧,從常人的角度看,衣服就是一件正常的完好無損的衣服。

看着衣服上小小的補丁,我問奶奶,為什麼要在衣服上打補丁呢,扔掉之後再買新衣服也可以。奶奶卻説,在之前,誰也不能經常買衣服,當時物資緊張,而且當時的物品價格十分昂貴,家中的衣服常常是上一輩人穿過後下一輩人穿,衣服有了破洞就用顏色相近的布補上,儘管當時的衣服上已有三四個補丁,甚至是六七個補丁,也不會扔。現在,儘管物資充足了,我們也仍應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勤儉持家,不能浪費。

是啊,我們現在也應倡導節儉,正如韓非子所説“侈而奢者貧,而力而儉者富”,勤儉節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一代一代將其傳承下去。

篇五:家風作文

墨香永留

王贏譽

蘸一筆墨汁,嗅一縷墨香,爺爺留下的教誨,便如這墨香一般,永存在我的心間

————題記

小時候的我,上樹掏鳥窩,下水摸龍蝦,皮得很。爸爸,媽媽,奶奶,拿我無法,只得搬出爺爺來懲罰我,那是春光明媚的一天,我已經準備好了彈弓、石子之時,爺爺卻把我叫到書房,説:“一個女孩子,成天這麼調皮、跳脱…………,從今天開始,我教你寫毛筆,以後,不準再和什麼狐朋狗友一起玩了,聽到了沒?”本來已經聽的昏昏欲睡的我,聽到這句話,頓時被驚到了,但威懾於爺爺的威力,只得服從。從那天開始,我便開始了學毛筆的旅程。

“做人,要站的直,坐的端,握筆時手中毛筆要垂直於紙面,方能寫好。跟着我寫,一撇一捺”。爺爺在素淨的白宣紙上用正楷端端的寫了一個“人”字,而我,在紙上寫的“人”字如兩條毛毛蟲一般。歪扭七八,頓時羞惱,想要甩筆走人。“寫毛筆字是戒驕戒躁,筆要飽蘸墨水,動作要慢”,我的手在爺爺手的操控下,終於寫出了一個像“人”的字。“今天就練這個字,照着我寫的練,不練完,不準睡覺”。説罷,爺爺拂袖離去,我的眼淚在眼眶中打個轉兒,忍着手腕的痠痛,繼續開始練字。

時光如流水般逝去,我又長大了幾歲,當年的小屁孩也變的會在大人面前裝的乖巧懂事了,一邊同爺爺一起習字,一邊學習。踐行爺爺的諄諄教誨,在濃濃的墨香中,我褪去了孩童時期的年少無知,妄自菲薄,變得端莊、穩重、靠譜。在爺爺的話語中,我雖有種書卷氣,但又沒有那種書生的酸腐味,我懂得了,什麼是寧靜,什麼是淡泊,什麼是致遠。我汲取了墨中的精華,我與墨香似乎融為一體,爺爺的教誨也如墨香,在我心中銘刻、求存。

“一撇一捺”一個簡單的“人”字寫好,恍惚間,已經成為一個少年。我會讓這墨香融匯於家風,在我心中永存。

篇六:家風作文

悄然傳遞

馬禕琳

家,是中醫世家,除了我,家中都是中醫,湯藥蒸騰的冒着的熱氣,泛着青苔氣息,一年四季不散,肺腑生涼,就像那水汽,在空中裊裊散開後,碗中流淌的,也像是我家的的血液,代代相傳。

爺爺奶奶都是小有名氣的老中醫,而我卻對這個似乎已經與時代脱軌的職業帶些鄙夷,對掛在書房內的家訓置若罔聞,徑直走過時,那幅“但願世上無疾苦,寧可架上藥生塵”的家訓於我處江湖之遠,擦肩而過卻只餘涼薄,心好似“孟婆”。

漫長的寒假中,家卻忙了起來,煮藥的紅泥小火爐上又冒起輕煙,各種藥材一處,被熬作一碗苦藥,為慕名而來的人染上滿口苦澀“但苦的醇厚,苦的徹底,苦的回味無窮,意味雋永,就如中醫。”囡囡,將藥櫃第二層第三格的白芷拿來。“在我的記憶中,爺爺對各種藥材的藥名,用處記得滾瓜爛熟,他常與我説,這是他的爺爺交給他的一手絕活,我取來藥,爺爺點頭,按住我肩膀,温暖的大手上滿是繭子和皺紋,這是作為一箇中醫最為驕傲的事,見證了一箇中醫一輩子的奮鬥,那雙手遞着什麼。’但願世上無疾苦“,寧可架上藥生塵”他松下手,從旁邊的鏡中,我看見歲月給他刻下的痕跡,他一輩子都恪守這條家訓,並致力於傳給我。夕陽染透大地,温暖而盛大。我轉身,離去,或許中醫就是這樣“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入夜,寧靜如水,寂靜無聲,只有霓虹燈還變化着細瘦的影子,孤獨的在這冰冷的城市中閃爍着温暖的光。我卻只是翻來覆去,睡不着。爺爺按着我肩膀的手彷彿在向我傳遞着什麼。翻身下牀,悄悄走入藥房,仍是熟悉的青苔藥香,熟悉的銀針在月光下折射出清冷色澤,熟悉的藥名,我倚在桌前,我會忍心看到中醫和家的家訓在我身上流斷?漫過天際流淌,多少年夢一場。我終是放不下。為誰辛苦,為病人半輩病魔纏繞苦,為誰甜,為病人一生平安喜樂甜。

老一輩已經將接力棒遞於我們,我接住的時候了,我也終於明白,爺爺深深按着我的大手中,是將對中醫的執着和它的信仰傳遞給我。傳遞的,不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種信仰,即使日後它仍不受待見,我也不抱怨你,秉承一顆願世間無疾苦,寧可架上藥生塵的心,佇立風塵中,堅守一顆執着的心,堅守一個不變的信仰,繼續將它傳給後人,代代相傳……

拂落它身上的灰塵,為往聖,繼絕學,中醫的信仰在家中悄然傳遞着,我始終記得那幅臨風掩月的家訓,引我披荊斬棘,一路向前,不回頭。

篇七:家風作文

人生不滿,匠心永傳

權新雅

木屑掉落,木香瀰漫,木匠之心,人生不滿。

老家貨櫃,珍存木匠之心,兒時記起從曾爺爺那輩變雕刻木頭,心神專注,身影模糊,頑皮的我常常拿着把玩,卻看不出真諦,只認為又費時,又費力,又無趣,不識木匠之心的我在一天天的長大……

夏天,常常與爺爺在屋中喝茶,雕木。鋸、刻、雕、磨,一樣不落,隨着地上木屑的積多,木頭也更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帶着老花鏡的爺爺聚精會神,手中的木頭不停的旋轉、整合,那些倔強的稜角被撫平,形成一道弧,優美而精緻,爺爺也會隨之會心一笑,好似一位老頑童。刻刀在爺爺手中緊握着,不停的將那到弧磨平、雕刻。在陽光下爺爺的背影在我心中熠熠生輝。

我常問爺爺為何對木頭如此忠愛,爺爺不説話,只是笑,僅有笑,我看到了爺爺艱苦奮鬥的一生,像木頭一樣有稜角的一生,或許一樣是想通過木頭來敍述自己的感情吧!他追求精緻,追求完美,不滿現狀,努力奮鬥!通過一塊小小的木頭將家風寄寓其中,我再次回眸,木頭上映上光輝,層次分明,那是匠心的凝聚和家風的傳遞。它似信使讓我心中明亮,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奮發向上。

我再視那塊平凡的木頭,我看到了爺爺的笑臉在其中盪漾;聽到了爺爺的心聲在我耳畔不停迴響。我將緊握那塊被兒時我忽略不計的木頭,心潮起伏。是啊!人生道路常常起伏坎坷,在風平浪靜之時不應滿於現狀,應向風雨回擊,巨浪示威,當我們越過這一個個不滿,滿也將離我們越來也近,愈來愈近,我將攜起那塊木頭,將自謙家風代代相傳。

一塊木,刻匠心,傳不滿家風,心銘記事理。在“滿”與“不滿”中我思考,體悟,傳遞。家風引領我不斷成長、收穫,在人生道路上愈走愈遠,愈走愈長。

人生不滿,匠心永傳!

篇八:家風作文

讓它在傳承中綻放

張興陽

“用你的真心去對待它,用你的真愛去感動它。”這是姥爺從小告訴我他對待二胡的心得,也時刻教導我這樣去對待古箏。

可是無論怎樣努力,用真心與真愛,終逃不過“瓶頸期”,急躁不安便湧上心頭,閉眼沉思,輕拂琴絃,憶起了當年與古箏的相遇與相隔千山萬水的姥爺。

5歲那年,路過樂器店,櫥窗上的古箏吸引了我的目光,注視着它,它彷彿成了精靈,穿越千古,又好似在等誰與它指尖觸碰……姥爺見我如此專注,會心一笑,把我領了進去,店長猜到了我的來意,便演奏了一首《高山流水》,頓時蕩氣迴腸,又餘音裊裊,我依在姥爺身旁,如夢如幻,看水波一動醉清風,聽水流一動沉銀鈴,見一席山,望一江水,如痴如醉。姥爺見我如此痴迷,便毫不猶豫買了一台古箏。

回家的路上,微弱的月光和橘黃的街燈摻和在一起,灑在了小路上,小小的身軀拖着自己的夢想,聽着懷有期待的老人講述着他與夢想的故事。姥爺的夢想是二胡,二胡幾乎承包了我的童年,望着姥爺嫻熟的動作,拉出回味悠長的美曲,品出古人的心境,感受它深邃意境。

一彈就是好幾年,少不了堅持不懈,更少不了姥爺的陪伴,無論是酷暑與嚴寒。常常教會我以後,便坐在一旁拉起了二胡,雖只隔幾米,卻從不干擾,音樂又融合在空中成了古典樂譜。曾問過姥爺為何如此痴迷於二胡,他慈祥的笑着,慢慢説道:這是你太姥爺所期望的,也是他所遺憾的。我總是充滿興奮的嚷到一定要傳承下去。

時間流逝,姥爺終沒扛下歲月摧殘,老了許多,回老家去了,可是傳承不會被阻斷,姥爺還時不時打電話督促我練琴,總是還沒説話,熟悉的二胡聲就傳了過來。千山萬水也阻擋不了用真心、真愛去傳承,它終會努力、堅持、凝聚、昇華、綻放。

心平靜了許多,撥動琴絃,仍是清脆動聽,不忘初心的夢想,懷揣熱愛的堅持,憶起姥爺與二胡,有什麼理由去放棄?

任它在指尖上流淌,任它在傳承中綻放,用真心去熱愛它,用真愛去傳承它。

篇九:家風作文

勛章的傳承

謝承恩

木盒紅布勛章,藤椅煙斗夕陽……這些都是爺爺最珍貴的物品。

落日的餘暉灑滿了整個小院,爺爺坐在親手編織的藤椅上,嘴中叼着同他般年邁的煙斗,左手不時摩挲着珍藏已久的勛章。

爺爺是軍人,高大威武,讓我心生敬畏。孩提時的我,只能在遠處注視着這枚閃着金光的寶貝。直到多年以後,我在爸爸那兒得知了它的藏身之處——一個小木盒。那是一個陳舊的木盒,經過歲月的洗禮,每到木紋上都清楚地記載着它的故事。我緩緩地打開木盒,一陣清幽的木香隨即襲來,裏面放着一塊疊得十分整齊的紅布。這塊紅布早已褪色,它沒有了往日的鮮紅,顯得黯淡無光。我小心翼翼地張開紅布,唯恐力氣過大將其損壞,漸漸地一枚古老的勛章露了出來,它的顏色沒有我想象的那樣耀眼,閃亮的表面也很粗糙。中心是一顆五角星,這地方明顯比周圍暗了許多,這一定是爺爺經常撫摸的原因。看着它,我若有所思。

太陽脱去了刺目的金甲,濃厚的晚霞似一抹血跡,使天空多了一絲淒涼。披着殘陽,爺爺又像往常一樣坐在老藤椅上。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格外長,格外黑,給這寂寞的黃昏又增添了一份淒涼。爺爺似乎想起了什麼,慢慢地點燃了煙斗。我靜靜地注視着爺爺吐出的煙霧,在夕陽的映襯下漸漸地變了,變得濃厚且充滿火藥味,像極了狼煙四起的中越戰場。

遠處戰火四起。密集的炮火中混雜着戰士們的廝殺聲,吶喊聲。一位位士兵手持鋼槍,衝鋒陷陣,冒着槍林彈雨,拼殺於百萬軍中。不斷有士兵倒下,也不斷有士兵頂替上去。他們一個個都驍勇善戰,臨危不懼,視死如歸。“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怎能忘你們昂首挺胸,英姿煥發的背影;怎能忘你們身經百戰,久經沙場的縮影;怎能忘你們在國難面前挺身而出,願為人民赴湯蹈火的身影……

“爺爺,我懂了,您把這枚勛章傳給我吧。我替您保衞祖國。”我快速地向爺爺跑去。爺爺先是一怔,然後微笑着點了頭。餘暉下兩代傳承者繼續堅守着。

一枚普普通通的退役勛章,讓我懂得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讓我明白了一定要愛國。它曾經見證了多少光輝歲月,經歷了幾多似水年華。夕陽下,爺爺的身影是那樣的意氣風發。

木盒紅布勛章,家風永相傳。

篇十:家風作文

品戲魂之態,走人生之道

薛金泉

展一道白幕,拈一縷戲音,世俗中,需保持態度,才能立足——題記

閉上雙眼,再次細聽那曲戲,體驗它在我周身飛舞,鑽進毛孔,直達內心深處,震撼……

憶起兒時外公唱黃梅戲,總有幾聲高亢讓我內心厭煩,總覺戲曲這種音樂太過刺耳,沒有動漫好看。所以平時一旦有電視中唱戲片段,都會遠遠走開。只是,外公希望我能傳承黃梅戲,嚴格要求我將戲從小學起。於是,京劇,豫劇,川劇,不厭其煩。年少哪能理解戲中所藴涵的人生百態?

漸漸長大後,我稍稍瞭解了“傳統文化”這個新詞,知道了我們青年人的責任:發揚光大傳統文化。再聽外公唱黃梅戲,也有了些許幹勁。每日學戲的空閒時間,便聽外公站着講他十七歲拜師學藝之事,羨慕外公有如此大的機緣,遇到一位貴人相助,且傳給了外公唱戲本領。外公的人生猶如他的戲,跌宕起伏,回首後韻味悠長。這一個個故事,好似醇厚的音律,也在衝擊着我的心靈。拂去那一層厚厚塵埃。

曾有幸欣賞外公登台表演。在後台,外公一絲不苟地化着粧容,每一個皺紋上都會仔細塗抹,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一蘸,一挑,一勾,一抹,手法嫻熟。為了唱戲時,不出差錯,外公有時喊上一嗓子,“啊-咿——”有直破雷霄之意,深入心靈之韻。上台時,更是萬分謹慎,枱布大方,雖平直自然,但那都是一個一個小細節拼湊而成。外公靈性的雙眼隨着旋律的起伏而變化,放光,黯淡,轉又重拾希望,真實的表現劇中老人的心理。這些小細節都為外公的“唱”做了鋪陳。只聽,鑼鼓起風雲,虎嘯龍吟,轟雷驚耳聵,偉岸雄渾,唱唸透千鈞,高亢低淳,此聲在天地之中盪開,展崑崙,蕩乾坤,濃音韻美,若品甘醇。震撼,帶給人抑揚中顯頓挫,委婉中透激昂的震撼。

終究是達不到外公這個境界的,已懂得戲中百態,可卻守不住一家戲曲的傳承,本想投入戲曲之中,可為時已晚矣!

外公的戲魂傳不給我,但他的人生之魂——態度,卻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的心靈,我也算沒辜負外公的戲與苦,品得了,唯有態度,方能立足。

篇十一:家風作文

家風湯中傳

符舜天

在上海旅遊,傍晚,在那優雅的西餐館裏,點了一碗羅宋湯。那一刻,香氣氤氲在整個房間,好似父親那温暖又粗糙的大手,再一次撫摸我的臉頰。

依稀記得,父親曾經説起過,我的爺爺是遠近聞名的大廚。幾乎所有與父親同輩的人,小時候都是在爺爺的菜香中成長的。而現在我的父親雖然是一個有名的骨科醫生,但是,他卻傳承了爺爺的廚藝,並不斷髮揚光大。

深秋的天氣總是讓人捉摸不透。傍晚放了學,上一秒還和顏悦色,下一秒卻狂風怒號,吹得人走不動路。又不知是誰惹怒了老天爺,只見他大發雷霆,一聲怒吼,隨後便大雨傾盆。狂風、暴雨、天寒、地凍交織在一起,我的內心極度恐懼,當晚就高燒難退,卧牀不起。

一連幾天絲毫沒有好轉,父親急的跟狼一樣在客廳來回踱步。

又是一個早晨,我迷迷糊糊的醒來,看到陽光斑駁,樹影婆娑,我心裏為之一振。更讓我振作的是瀰漫整個房間的香氣。我急忙從牀上跳了下來。不知何時,餐桌上已經擺了一碗香氣四溢的羅宋湯。

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神奇的湯,紫裏透紅,紅中又帶點微黃,香氣似乎也是紫紅色的,夢幻般的籠罩着我。那奪目的火腿片和牛肉丁,浸潤在濃烈的湯汁中。我立刻端起碗,狼吞虎嚥地一掃而光。病頓時好了大半。

爸爸聽見動靜從廚房走了出來,見我喝得這麼盡興,臉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待我放下碗,爸爸説道:“這碗羅宋湯是我特意為你做的。”他頓了頓,又説:“過去,我上大學的時候,每次開學臨走之時,你爺爺總是從廚房裏端出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羅宋湯,説是喝了能保我平安。那是我迄今為止喝過的最美的湯。雖然此湯用料繁多,工序複雜,但是你爺爺每次都是不厭其煩的給我做。”

爸爸停頓了一會,好像在思考,然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其實,做飯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家風。對於我們家來説,做菜、燒湯、熬粥,絕對要用真材實料,還要用心去做。你爺爺是廚師,他給客人做的菜從來不用一根蔫黃的菜葉,做的飯從來不用一粒黴變的大米。做菜做飯要像做人一樣,要真誠、要實在。這是你爺爺教給我的道理,也是我們的家風。我希望你不僅要將我們家的廚藝傳承下去,更要明白這個做人的道理。”

爸爸的話讓我感覺受益匪淺,原來這碗湯裏承載的不僅僅是美味,還承載着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承載着深刻地哲理!

這碗湯裏更傳承着我們的家風!

篇十二:家風作文

靜以修身

陳奕冰

風輕輕吹過,吹動了掛在窗邊的風鈴,發出了清脆的聲響,與室內安靜形成了對比,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暖洋洋的照在少女的臉上。泛起紅暈,一切都是那麼的安靜與美好……

靜代表着一個人在認真思考,靜代表一個人正在專心做事,靜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態度,靜以修身,這是爺爺告訴我的道理。

寧靜的午後,爺爺總愛坐在窗前練上一副字畫,他説靜謐的陽光照在紙上,就像温暖流入了心房,一切的煩惱都會在這一刻化為烏有。他拿起毛筆,在磨好的硯台中沾墨,柔軟的筆尖在他手裏都變得剛勁有力,筆鋒一轉,薄如蟬翼的萱紙上便多了一個大字——靜。意為,心靜之人方可成大事。

從前,我總愛鬧騰,總感覺有做不完的事,道不完的話語,甚至連寫作業的時候都按奈不住自己的音樂之魂,忍不住聽上兩首小曲,於是就導致我作業寫的極慢,有時候一道數學題明明會做,但腦中全是所播放歌曲的歌詞,半天憋不出了一丁點所以然,我自己卻不自知。

這天,爺爺拉我來到他的書房,他熟練的拿出筆墨,端坐在桌前,面神嚴肅,而我則在一旁滔滔不絕的給他講述着學校的奇聞怪事,但沒過多久,見爺爺一言不發專心的寫字,我也識趣的閉上嘴,靜靜盯着爺爺的毛筆行雲流水,四周寂靜而又祥和,

一幅作畢,爺爺走到我的身旁,説這就是靜,靜下心的欣賞,就如《鹹字節》中説到內心安靜用來修身養德,只有靜,你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我此時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明白了靜的含義。

自此,我做出了改變,果不其然,靜下心來會讓你沉浸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加快效率,提高質量,修養身心……

四周嘈雜,唯有心靜,這是一種悠然,一種灑脱,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怡人心情,可以開闊胸襟,可以修煉風度,靜以修身爺爺將這份精神傳承於我!

篇十三:家風作文

一條大河波浪寬

姜嶽辰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閉上眼睛,細心品味稻花香在空氣中氤氲、瀰漫;仔細傾聽稻殼在空氣中炸裂、芬芳。

爺爺喜歡躺在古藤編織的搖椅上,午後的金黃透過葡萄藤上的葉子,搖曳、婆娑,斑駁地灑在爺爺身上。爺爺手裏握着一把大蒲扇,老舊的蒲葉歌唱歲月的滄桑。輕輕晃動,便斂來了午後最後的清爽。爺爺半眯着眼睛,眼角的皺紋也逐漸舒張開來了,露出怡然自得的表情。“一條大河波浪寬……”富有年代感的聲音,不急不緩,不驕不躁,從老式收音機中傾瀉下來。每當聽到這首歌,爺爺總會停止搖動蒲扇,閉上眼睛,細心品味其中藴含的美妙。莊嚴而嚴肅,像極了虔誠的教徒,讓我哭笑不得。

“怎麼了?”爺爺睜開眼睛,歲月的痕跡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爬上了眼角。

“這首歌有什麼含義嗎?”疑惑和不解種進了心裏,而爺爺的回答卻層出不窮,變着花樣兒。

“聽,那是風輕拂稻花兒,田間青蛙的嬉戲,流水聲不絕於耳,甜美的稻花兒香飄過稻田,吹到了樸實農民的心坎上……”他突然停下了,“這是中國味,是宮商角徵羽的簡單構成,沒有西洋樂器七音的複雜,更像是一個個樸實家傳的組成……”他忽然望向了遠方,彷彿一座座高樓大廈的盡頭,便是他所向往的那一片只有蛙鳴蟲啼的天地,就是那可以遠離城市喧囂的世外桃源。

回首當年,才明白其中的含義:那是爺爺年少時的拼搏,沒有爺爺那輩人的辛勤付出,哪有今天的“稻花香兩岸”?

如果説,稻殼是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稻香便是他們內斂的夢,一個共同對祖國美好未來所向往的夢。一層層稻殼雖會褪去,再等來年,當稻花兒香飄萬里之時,便是一代代勞動人民圓夢之時!

勤勞是久經沉澱的稻香,爺爺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影響了我,餘音裊裊,傳承便隱含在了歌聲裏,無需多語,我便早已不再孤單,思緒也飄向了稻花深處……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篇十四:家風作文

棋盤上的家風

梅曦元

午後的陽光,如輕柔的絲帶,慵懶的微撫大地,桂花的香甜在空氣中醖釀,春日的暖意愜意而悠然。爺爺坐在竹藤搖椅上,握着蒲扇,享受着沐浴陽光的温暖,追尋着光暈所夾雜着的若有若無的香息。旁邊的藤桌上擺着一盤象棋,棋子上的標誌已有些磨損,它是歲月留下的印記,就是這盤棋,將家風代代相傳。

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住在大院裏。爺爺總説:“棋識多者必然戰勝棋識少者。”因此,自小我就對象棋感興趣,看着爺爺和鄰里居民對弈,更是痴迷。什麼“中局炮勝馬,殘棋馬勝炮”,“殘棋炮歸家,有炮須留他家士”等等口訣,早已銘記於心。我最快樂的時光就是一邊下象棋,一邊吃着奶奶做的桂花糕,那時候可真是一點也不知道“愁”是何滋味。每到週末,爸爸就來找爺爺下象棋,那場面我現在還記得哩!局面初開,大有“氣吞山河勢如虎”之勢,氣勢毫不亞於硝煙瀰漫的戰場;當棋之靜時,緊張的氣會仍在空氣上空盤旋着,心緊緊地吊着,生怕一個不留神就會缺兵少將……大多數,都是爺爺贏,畢竟“薑還是老得辣”,可爸爸卻毫不氣餒,堅持着發起一次又一次的戰鬥。

到了四年級,我就重新回到了小區,時間一長,我也就沒有原先對象棋的熱情了,因為大家都在忙碌,於是棋盤也收了起來。

直到六年級暑假,回到老家,爺爺坐在院子裏,盯着棋盤,身體依舊強健,精神矍鑠,渾身上下散發着不服老的精氣神兒,這正驗證了他常掛在嘴邊的:“我喜歡象棋,到了耄耋之年,亦會堅持!”這是爺爺的性格,直到現在也是他堅持的。看到我和爸爸,爺爺笑着説:“快來,下棋!”但這麼久沒練,我棋藝早已生疏,沒一會兒就敗了。爺爺緩緩説到:“記住輸棋不輸品,贏棋不贏人。棋盤如人生,重要的是盤如人生,重要的是下好每一步棋,做到落棋無悔,這是原則更是應堅持的原則!”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這一年裏,隨着成績的每一次波動,我慚慚明白了,輸了並不代表失敗,要繼續堅持,不可輸了心中的原則。無論是爺爺,還是爸爸,又或是象棋,都鼓舞着我,傳遞着堅持的真經,我能感受到大家心中共同的信念—堅持。或許這便是家風吧。

又是一個午後,我坐在牀沿,隨着陽光,目光在空中劃過一條優美的弧線。我笑了笑,爺爺肯定又再看他的棋盤吧!

篇十五:家風作文

歷經沉浮,方能芬芳

趙思睿

展一盞温婉,拈一縷清香,世界燦爛盛大,惟有淡泊,方能品人間真味。——題記

閉上雙眼,細嗅那縷茗香淡雅芬芳。以松花釀酒,春水煎茶,任由這抹清芬馥郁鐫刻於心。

打我記事起,爺爺手邊總伴着一壺清茗,或品西湖龍井、黃山毛峯,或嘗雲南普洱、君山銀針,抑或淺呷洞庭碧螺春、武夷大紅袍……可惜少年不識茶滋味,那時年幼的我只貪求一時的口舌之福,又如何能理解到這細膩綿長的深藴。

時光如潺潺流水般消逝,日居月諸,我一邊同爺爺品茶學畫,一邊聽爺爺向我娓娓道來他浮浮沉沉的往昔。向我説起他鮮衣怒馬、轟轟烈烈的綺紈之歲,然後是家道中落、戰火紛飛時被迫輟學的不甘,接着又是參加工作、與奶奶相識相知、目成心許,最終修成正果、喜得子孫……爺爺的家風故事猶似煎茶時沉浮不定的茶葉,遭受風雨侵蝕,忍受採摘之苦,經過熾熱的晾曬、燒烤,終在一杯沸水中盛放。雖然人們更關心於這茶水之味,而這點點綠葉卻早已迴歸淡泊。茶葉為茶水獻上自己的芳醇,爺爺的故事則斑駁了歲月,驚豔了我,為靈魂增了幾分內涵,然而一顆素雅的初心不改,不卑不亢,與世無爭。

後來,我便時時向爺爺學習茶藝之道。木勺舀上茶葉放入琉璃蓋碗,用熱水輕輕斟入碗中,霧氣攜着淡淡的清香裊裊升騰,一種莫名的安寧漫上心頭。沸水反覆相沏,幾片茶葉在一抹墨綠中舒展、迴旋、沉浮、碰撞、昇華,葉影水光、相映生輝。迸發出一抹最為素淨清簡的馨香!茶這般,人亦如此,一生等待、追尋、迷惘、感悟。我亦這樣靜靜觀着,觀這朵朵柔綠緩緩綻放,品這綿綿清澀淺淺留香。驀然間,我好像醉了,醉心於這茶香茶藴,徜徉於這淡泊寧靜的雲水禪心。這茶一定是我夢中的文人雅士,一襲白衣翩翩,亦曾揮斥方遒,風華正茂;亦曾韞玉待價,皓首窮經。奏一曲廣陵古音,掬一捧萬華光點,歸來仍是芝蘭玉樹,雪胎梅骨。從領悟的那一刻起,靈魂深處便湧上對這流華玉蕊的無限熱愛,卻沒有相見恨晚,恰留一縷綿延的芬芳沁潤乾涸的心田,泛起道道漣漪。

乳竇濺濺通石脈,綠塵愁草春江色。睜開雙眼,行走於紅塵之中,身旁馨香依舊。爺爺將這淡泊的家風融於茶,用時光慢慢熬,以歷練緩緩煎,不斷沉浮,方能內心澄澈,芥子湞彌,芬芳依舊。

篇十六:家風作文

垂柳一株,濃蔭一片

姚奕辰

檐前老樹一株,濃蔭覆窗,人畫俱綠,隔岸遊人來往不絕。——題記

在我的記憶中,外婆永遠是一個勤儉節約,勤勞能幹的人。即使在現在看來,也似乎還是能回想起很久之前那個夏天的午後,在那片垂柳的綠蔭中,一人講,一人聽,一人縫,一人看,笑聲溢了滿院的場景。

“外婆外婆,您在幹什麼呢?”年幼的我學着她的樣子,搬着小板凳坐在樹蔭裏,伸長了脖子去看外婆的手裏是什麼新奇的玩意兒。每每這時,外婆總會一邊笑着一邊拿起剛縫好的衣服道:“當然是給我的小孫女縫衣服啦。”風吹過,輕拂柳枝,把祖孫倆的笑聲揚了漫天。

當時還小,只是懵懵懂懂地聽着外婆的話:“你以後也是要學會縫衣服的啊!”

時光如潺潺流水般消逝,日盈月滿,我又長大了好幾歲,到了上學的年紀,搬離了老屋,也搬離了老屋門口的那棵垂柳。後來的某一天,我又突然看到母親旁邊的外婆的針線盒,她手中針線翻飛。我頓時釋然,回想起外婆曾經説的話,也是品出了一點含義,也似乎領略到了針線翻飛間,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勤儉持家的好家風。

時空轉換,回到老樹下,白髮蒼蒼的外婆坐在搖椅上,笑眯眯的看着針線在我的手中來回穿梭,未發一言。現在,她的眼已經花的穿不進去針,手藝和工具也理所當然地傳到了我和母親這一代。我一邊縫補,一邊聽她嘮叨一些陳年舊事,朦朧中,似乎與幾年前的場景重合,仍是一人講,一人聽,一人縫,一人看,笑聲又一次拂過柳枝,揮揚滿天。

直到這時,我才明白外婆説的話,我要學會的,哪裏僅僅是縫衣服啊,更是必須要恪守的,勤儉持家的好家規啊,好家風啊!勤儉節約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外婆把它寄於針線當中傳給了我,這更是老一代人對新一代人的期盼,攜家風之正,篤人生之行。只有在這世代相傳的好家規中,才能承繼祖國的優良傳統,並使祖國更加的繁榮昌盛。

垂柳之下,濃蔭之中,針線翻飛,永久傳承!

篇十七:家風作文

孝的光亮

孫梓航

“一代孝,代代孝。”這句話成為了我銘刻於心的芬芳。

母親雖説對我很兇,但對於老一輩的人卻十分親和、孝順。

杪秋細碎的陽光透過斜密的樹影恍惚地投了下來,為正在林蔭中散步的我們抹上一襲金黃。而一年級的我卻呆滯的站在那裏,不曾聆聽秋日料峭的風,不曾瞭望遠方微涼的雲食,只緊盯着前面母親攙扶姥爺的身影,半是搖曳,半是堅挺,我對母親不解也不甘――本來母親是想抱我的!原本噘着小嘴落在後面的我,便三步並作兩步趕上前去,小手握着大手,愛在三代人之間傳遞,林蔭道上前行的背影斑駁着孝的光亮!

傍晚,落日倚在身上,十分愜意。“媽,給我洗腳。”我大喊到。許久,也沒有一線迴應,我悄悄的將門拉開,可這場景讓我又一次呆滯,母親正在為年邁的姥爺洗腳!我狠狠將門推開,質問母親為何不為我洗腳。她或許沒想到我會這樣説,剛開始眼神迷離、緘默不語;而又神情恍惚、不知所措;最後又十分殷切的將我扯進屋內,充滿歉意的目光望向我:“孩子,姥爺小時候如此照顧我,我便要這樣報答他,中國人以孝為先,媽媽希望你能將這孝順的家風傳承下去!”此番,我的內心在這話中消融,似火山中的雪,一觸即燃,我不覺將它落到心間,跳躍成宿命的燃燒,想為母親做些什麼。

“嘩啦,嘩啦……”母親依舊在為姥爺洗腳,洗得那樣專注、認真,在她的影子中,延伸着孝的光亮,如一泓清泉,洗滌着世間的鉛華與煩躁,遺留着孝的純潔與無暇;而我卻在母親身後為她捶背,用稚嫩的小手輕輕的、小心的為她捶着,生怕一下子把她弄痛了。捶着母親那滄桑略駝的背,望着那纖纖如雲的白髮,不覺感慨:現在才開始懂得孝順啊!我已錯過太多太多……

遠方的樹林,嚼碎了最後一滴夕陽;花草的新葉,戳破了夜幕籠罩的黑暗。拾綴空中飛來的每一分慰藉,醖釀靈肉蔓延的每一絲快感,沉醉在守望中,在被研磨成冰的記憶底層,卻赫然站立着――孝的光亮!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