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

碎片化的生活作文題目摘要

本文已影響 7.47W人 

快……我不止一次“懷疑”被稱作謠言的“世界末日”其真實性。日子轉瞬即逝,我彷彿就像徘徊在別人的世界裏,模糊得幾乎只能讓人看清眼下自己正在做什麼。

碎片化的生活

因爲這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媒介、信息、閱讀、時間統統在進行着碎片化“移民”。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進行碎片化指導下的日常——一份份時文報紙被設計成數不清的鏈接、博文。它們簡短精悍固然擁有精準的目的性,但我不認爲能真正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思辨能力。

誠然,存在即合理。就碎片化閱讀而言,因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多媒體,大多數人青睞於只需動動手指便能獲得知識、瞭解時事的互聯網瀏覽。好比讀一篇美文,三五分鐘的時間便能讓人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慰藉,情感上的共鳴,思想上的觸動,轉而對美好生活充滿信心,於是將其收藏於自己寶貴的文件夾留待日後時不時得學習和吸收。但是,真的有日後嗎?顯然,碎片化信息太多太容易獲得,很少有人在看過幾遍後再去仔細研讀,反覆探究。這就是經濟學家泰勒·科文提出的阿爾奇安定理要求:廉價必然導致低速流行。換言之,好比在中國發明紙張之前,竹筒是昂貴而費力的信息載體,所以那時候的書本本都是經典。

因此,即使碎片化的閱讀材料確實能讓人眼前一亮,但我們往往會將其“束之高閣”,去追尋更多更有趣的新鮮內容來滿足我們喜新厭舊的慾望。這不僅使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效益大大降低,同時也會讓一些思維頓塞的人錯過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問題養成隨時隨地搜索有用的碎片化信息,沒有完完整整得主動通過閱讀來拓寬思維,在學生學習中十分常見,這並不是碎片化閱讀發展目的的本質。

更何況,並不是所有的碎片化閱讀內容都值得去瀏覽。碎片化,亦是指將完整的信息被分割概述成簡短有用的信息。閱讀他們,就如同讀一篇文章——只讀開頭結尾和中心論點,所獲取的信息狹窄不全面,很難讓我們真正深入瞭解自己所要閱讀的精華。看似瞭解了不少大事,實則和那些漫無目的打發時間的讀者的收穫一樣,幾乎爲零。

所以,既然碎片化閱讀的優缺點都有值得推敲之處,我們爲何不主動捧一本紙質書籍慢慢地品讀呢?紙張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摸得着,就會不由自主得反覆看,記筆記。有實驗證明,在相同閱讀內容的不同瀏覽媒介下,閱讀書籍的實驗者比瀏覽由碎片化信息組成文章的實驗者理解效果高出15%。這就是爲什麼總有專家不斷呼籲人們多讀書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不能否認,碎片化確實迎合了現代人們需要的方便和快捷,是無數人習以爲常的生活方式,但我並不感到十分舒心愉悅,甚至是對生活充滿空虛和迷惑,我存在的價值去哪兒了?因此,碎片化生活不能替代有溫度的生活——擁有理想追求和獨立的思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