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

以鄉音爲題的作文1000字

本文已影響 6.84W人 

我們這一代並非不懂方言,但說出口的往往是些夾生的方言,生硬而不自然。我以前也嘗試過用土話與父母交流,卻被他們戲稱爲“外國腔調”,幾次之後只好作罷。

以鄉音爲題的作文1000字

是啊,在如此重視標準普通話教育的今天,許多父母早就不願一字一句地教給孩子鄉音了——這種無益於學習成績的事物,何必讓其來佔據孩子們的大腦空間呢?

可是,我仍然不願這樣一種看似可有可無之物逝去,只因腦海中的這樣一些畫面:我緊捏幾塊硬幣,菜販們將鮮翠水潤的白菜鋪在木板面上,我揀起幾束交出硬幣,菜販皺紋橫生的臉上綻開笑容,憐愛地用鄉音說着“好孩子”;夕陽用瑰色籠罩白石板鋪成的廣場,幾個稚童互相撲打追逐,笑聲在空中蕩起漣漪,忽然間旁邊房屋上的一扇窗被推開了,一位母親喊着“歸吧(回家吧)”,那聲音足以讓所有客旅之人心絃震顫;我疾步走向那扇敞開的木門,外公將身影嵌入門框,一向寡言的他見到我便慈祥一笑:“梅,珍外(孩子,真乖)”,那畫面突然美好得讓人想落淚。我向來珍愛土話中“梅”的這個稱呼,每當母親這麼喚我時,便感到言語和軟親切,諸般愛意,都在那一刻擁諸舌尖。這樣的情感,在一板一眼的普通話中,是很難感受到的。

可是,這樣的場景,逐漸也只能存在於回憶之中。母親曾有次在外地偶遇青少年時的好友,兩人驚喜而自然地用土話攀談着,對方滿臉疲憊的臉上也終於現出光彩。母親又指指身邊的小男孩,詢問道:“你兒子會說咱們的方言麼?”對方微嘆了口氣:“哪裏會呢?他從小在外地長大,他爸爸也不是我同鄉,平時交談都是用普通話。”接着她又開始和母親討論起大城市孩子外語學習的緊迫,壓力之大,自己孩子有多。

我站在一旁,茫然地想着,我們這一代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會遷往外地,到時候,鄉音是否真的還會有傳承的可能?我猛然間心頭一緊,幾乎疼痛得不敢再想象它未來的宿命。

對更好未來的嚮往推擠着一代代青年涌向大都市,走向嶄新的天地。外界的荊棘磨礪着年輕的身軀,逼着他們丟棄懷中一件件過去所戀之物。許多人開始回望歸途,卻又發現自己早已被羈絆在原地。

曾有一次在上海坐出租車,父親與司機閒聊,問其是哪裏人。司機說:“衢州,江山。”他又想了想,自嘲似地笑了,“小地方。你們應該沒聽過。”父親大笑,用方言道:“哪個鄉的?”司機反應了一會兒,忽然意識到了什麼,那一剎,鼻翼微張,整個面部都驟然柔軟下來,嘴角放鬆地上揚,眼中映着車玻璃外距自己無比遙遠的萬家燈火車水馬龍。他使勁動了動喉結,卻很難說出話來。

我倚在後座的黑暗中,望着他臉上各種情緒的涌動,讀着陌生人的故事,看到他心中的堅冰在父親的那句鄉音裏融化成陽春三月裏一彎和暖的山泉。

就像魯迅心心念唸的家鄉的芸豆一樣,鄉音其實也不像記憶中那樣動聽。只是見到這些與故鄉息息相關之物,腦中便會浮起父母的笑容,阡陌的芳香,煙火的溫暖。無數回憶都盤紓於其間。身處荒漠般的大都市,見到這些記憶載體的一刻,萬般柔情,涌上心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