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

與詩歌爲伴作文議論文

本文已影響 6.92W人 

如果詩歌也有味道,那會是怎樣的呢?也許有人嫌它,認爲它苦;也許有人愛它,覺得它甜。實際上,在成長的路途中,詩如風景,在不同的時光裏會有不同的味道。

與詩歌爲伴作文議論文

年幼時,詩歌是山林間的霧氣,儘管看不真切,卻可以感覺到它滿身的花香。

媽媽並不懂詩,只是從心底認爲它是“好的”。於是,一本簡單的詩歌選本,開始了我與詩的初識。媽媽偶爾會爲我念,更多時候還是我自己讀。懵懂中,什麼“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什麼“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什麼“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很多我連字面意思都說不清楚,更不用說理解藏在詩句背後的豐富含意了。然而讀得多了,便也覺得有了神祕的味道,詩的音律大多和諧悅耳,像清晨山澗的鳥鳴。日子久了,對詩自然有了不少好感。

可誰承想,日後瞭解的詩歌,全然不似這般美好。

上學後,詩歌是一劑草藥,放在砂鍋中熬了又熬,生命的清香在煎熬中逝去,只留下一片苦澀的印記。

還記得那時的語文老師姓周,他極愛詩,也會寫詩,靈魂有趣、心思細膩,與他又高又壯的外表相差甚遠。那時的時光還很慢,日子總是很長,因而他常用空餘時間爲我們講詩歌。講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講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曠達胸襟,講杜甫“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的蒼涼和倔強……詩歌的大門因此打開。可進門是有條件的——所有的詩必須會背,一週一首,無論長短。背不會?自然是要挨罰的。美好的事物有了枷鎖,也會變得暗淡無光甚至面目猙獰,詩亦然。死記硬背的滋味並不好受,因而那幾年,一提到詩,我渾身上下彷彿都充滿苦澀和無奈。

那時的我不會想到,這一首首死記硬背下來的詩,對我的未來有多大的意義。

中學時,詩是秋收之果,沉甸甸地掛在枝頭,浸滿了幸福的香甜。

也許是因爲曾經背下的詩,悄無聲息地豐富了我的語言,班主任說看到了我作文背後的故事,她認爲我對作文是真愛,鼓勵我長久地寫下去。第一次得到誇獎,我自然願意寫給她看。一來二去,我稚拙的文字漸漸有了光彩,也得到了她的特別眷顧。當我累的時候,她會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堅持下去,便有希望。”當我貪玩時,她會說:“‘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時間一定要用在重要的事情上。”當我覺得學習苦時,她會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我始終相信你。”如此,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也便有了詩意,而詩歌,正是這無數幸事的緣起。

如今,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讀的詩更多了,理解得也更深了,可詩的味道再難說清。“少年心事當拿雲”,詩歌滋養了少年的豪情。輕輕吟誦一首首詩歌,像與故友傾談,似品一杯清茶。難忘詩歌伴我走過的無數個日夜,於我而言,詩歌早就成爲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無法割捨的初心。(公衆號:漫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