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

我眼中的大學生活作文

本文已影響 5.74W人 

每天幾乎過着同樣的昇華,千篇一律,唯獨不同的就是自己那顆求知的心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我眼中的大學生活

年少的我們常思將來,因爲只有思念江樑才能使我們產生希望的心。而我,常常思念着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對着心中生活的神祕的殿堂產生無限的嚮往和美好的遐想。

最近施密德特在耶魯大學學報剩公開撰文批判中國的大學,把中國的大學教育貶的一無是處。他的言論,指出了中國教育的弊病,痛訴中國教授、學者,斷言中國沒有一位教育家。

其實,像施密德特對中國大學教育的看法,早在幾十年前我國學者錢學森就曾說過:中國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冒不出傑出的創新型人才,楊振寧先生卻說:中國的大學對社會的貢獻非常大,相比之下,中國大一學生比美國大一學生的基礎更紮實,學習更專注,更努力。

兩人的說法都有道理,只不過是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看來,中國的教育方式和外國的教育方式有着明顯的差異。這事因爲,中國的教育方式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孕育的,是在新中國特定的道路上發展的。

施密德特說“大學應該用好奇心接受知識根本無需回答他是否對公共事業有用,是否切合實際,是否具備社會價值等”,反之大學就會偏離“對知識的忠誠”。但我卻要說:大學教育給了人們知識和算術,隨之而來的卻是道德的流失。這些知識即使用的再好,如果內心世界缺乏,缺少良知友愛,也毫無用處。不管學習怎麼努力,也不會成爲一個真正的人。駕馭知識的人如果站不住,學到的知識反而起壞的作用。正像學軟件的變成了黑客,特警官兵成了匪徒。

中國有着悠長的深厚的文化,如今卻把這些知識載入各式各樣的書籍中來,將歷史的長度濃縮爲書本的厚度供我們學習。但當那海量的知識不能憑頭腦有限的內存吸收時,我們應該知道,學習應當有取捨。首先應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好品德,教育學生成爲一個真正的人,其次纔是讓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這一點大學的教育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綜上所述,大學不僅是一個傳道授課的地方,更是一個傳授做人道理,在學業與道德兩方面共同發展的地方。大學的生活,就是完善人格的過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