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

一尺鮫綃寄儂情作文

本文已影響 5.02W人 

共飲長江水,而今夜雨十年燈。秋雨中揉入了不盡的思緒,自古相思何處解?一尺鮫綃寄儂情。

一尺鮫綃寄儂情作文

自上古人就嘗試記錄,石頭上的壁畫,直白地傳達出對世界萬物的感知。隨後,圖畫進化成文字,由粗獷走向意會。書寫的媒介也開始發展,先秦的竹簡,戰國的帛書及蔡倫隨後對紙的改進,記錄變得靈動起來了。

滿足了基本的需求,便開始追求情感的表達。在先秦,烽火就是最原始的傳情工具。但隨着人文社會的豐滿,感情的表達趨於絲絲入扣。所以與紙的粗糙相比,重情之人更熱衷細膩的絹,在唐虞之治的朝代,文化兼容幷蓄,情感的雕琢更加細緻。李商隱曾寫道“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因捎信時,婦人常將尺素結成雙鯉之形傳給遠人,便有了雙鯉迢迢一紙書的說法。若是紙,那便少了幾分女子細膩的情絲了。

《博物志》捲上且雲:“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故引申絹爲“鮫綃”。寄尺素於人也就有了以淚寄相思的意味。物便又多了一份人的體味,從此手絹便由實用工具演變爲寄託相思、友愛之情的物件。正如陸游在沈園題的《釵頭鳳》,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淚痕映出的是鶼鰈情深,短短鮫綃二字則將情濃縮至了極深。

若說西方文化是熱情的吉普賽女郎,那東方則是溫婉的及笄。鮫綃就是東方人情感真容前的薄紗,它將情隱綽地傳達出來。如《紅樓夢》,其語言表達的就如夢的囈語,完全沒能夠真實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意願,這是用夢境涵蓋着的一種無奈的被迫的含蓄。

東方的含蓄從何而來?這要追溯上古神話,其思維特徵正具有隱喻性。這來源於古代先民們的深重的憂患意識。中華民族發源於以黃河流域,伴隨農耕業發展的是苦難伴隨天災人禍,幾千年也沒能擺脫這種束縛,這是一種“苦”的歷程。因爲無法解決,所以不得不尋求以一種“神靈”來安撫創傷。而這種被經過了無數痙攣以後存留下來被迫無奈的含蓄,不能不說它是美的。

如今,社會的溝通方式已扯開了這一層紗。網絡時代大行祺道,人們的說話方式趨於遠古與直接,寫詩軟件大行其道。曾爲減輕語言之痛所形成的含蓄美,也與時代漸行漸遠。不再有多少人會懂馮夢龍所言的“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明瞭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

鮫綃已逝,你說相思賦予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