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

對話孤獨作文

本文已影響 5.83W人 

何爲孤獨?何需孤獨?

對話孤獨

高朋滿座,並不代表不孤獨,孑然一身,也不一定是孤獨。真正的孤獨,應是心靈的寧靜,靈魂的棲息,人生的思想。

不妨從古書中感受孤獨。

戰國時的荊軻,爲了解救天下蒼生於秦帝的暴政中,毅然踏上了刺秦的道路。他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是帶着孤獨的吧。他定是知曉了自己的結局,纔會如此坦然,孤身一人做出這般這有去無回的壯舉。

詩人李白,胸懷大志卻壯志難酬。他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受到爾虞我詐的官場排擠後的落寞嗎?他邀月同飲,留下這傳世名篇,讓後人見證了這位偉大而又孤獨的詩人。

蘇軾的“高處不勝寒”,很孤單吧?范仲淹的“微斯人,吾誰與歸”,很無奈吧?陸游的“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很寂寞吧?

歷代名家尚且如此,何況凡夫俗子呢?

在書中對話孤獨,與古人共鳴。

不妨從音樂中感受孤獨。

名聲斐然的“樂聖”貝多芬晚年失聰,幾乎無情得與外界世界隔絕。唯剩音樂,是他僅有的發泄。他的《命運》旋律激盪,幾百年來爲人們所傳奏。他唯有“扼住命運的咽喉”,才能繼續創作他所熱愛的音樂。而又有誰知,這其中真正蘊含的強烈的孤獨之感?

鋼琴詩人肖邦,在地中海馬爾島療養時,創作了著名的《雨滴》。它始終反覆着一個單音,伴隨着單調的節奏,一下一下地敲擊着聽者的心靈。病中的寂寞與懼怕,透過音樂傳至心靈深處,令人爲之悸動。

普羅科菲耶夫的《第六鋼琴奏鳴曲》,是在訴說二戰的生靈塗炭嗎?拉赫瑪尼諾夫的《死之島》,是獨自一人在孤島上的痛苦與黑暗吧。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十四交響曲》,是在低述孤獨,死亡的主題嗎?

從音樂中對話孤獨,震撼心靈。

塵世太過喧囂,浮躁和功利充斥着每個人的四周。但即使如此,人們也始終需要留有一份寧靜的心虛,與孤獨作伴,或從書中思想人生,或從音樂中獲得震撼,洗滌心靈。

耐得住寂寞,對話孤獨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