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

本味作文

本文已影響 5.43W人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本味生活即最美景緻。習慣於戴着面具生活、戴着眼鏡觀察,看到的只會是變形變味後的俗世,自然沒有什麼樂趣可言。

本味

小巷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雖不古老,卻有幾分蕭瑟斑駁之意。巷子盡頭住着一位奏琴老者,年過八旬。有幸相識,讓我知道何謂詩意棲居。老人屋裏東西不多。客廳琴臺上端放着一張琴,陽臺上一盆靜雅溫潤的君子蘭獨自綻放,正對大門的牆上掛着宣紙裝裱的書法橫幅——“寧靜而致遠”。恰逢老人每日練琴時間,我端着一杯清茶,坐在琴臺對面靜靜欣賞。手起腕落之間已是“未成曲調先有情”,彈的是一曲《西江月慢》。空氣中漂浮着絲絃的摩擦聲,心裏生出清涼,輕輕把心裏躁動撫平。“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低沉婉轉的琴音將其中的悽婉哀愁之情盡情渲染。屏息聆聽,室內只有音韻震動。一曲終了,餘音不散。用心體會,便能得其繞樑之韻。

屋裏琴聲不斷,巷外喧囂嘈雜。一路之隔,便是雅俗分界。很多人窮其一生尋尋覓覓想要找到生命的真諦,但他們只顧着把眼光往外看,向外界去探尋而忽視了內心,得到的也不過是一件華美外衣。找到心靈的歸屬,在世事沉浮中方可不忘初心。老人說:“有怎樣的心,才能彈出怎樣的音。”確實,人心平穩從容,方爲境界之深。而真正入境,就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老人緩慢拿着瓷杯,慢慢走到陽臺,爲那盆君子蘭澆水。葉子長的很好,是那種健康的深綠,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老人的生活健康而簡單。就像這樣,很多事情剛剛好就好,生活也是,只要自己覺得愉快,能承受,就可以了。對比之下,我們的生活太過物質化了,缺了一些觸及靈魂的東西,僅滿足於表面的愉悅。

陶淵明是世人公認最會享受清閒的文人,到底是他的雅興成就了他的詩風,還是他的詩風造就了他的雅興?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無論如何,對於詩人而言,荷鋤種豆抑或是南山採菊,都是由心而發的。陶淵明曾構想過一個世外桃源,那是一個遠離俗世人煙稀少的地方。對比來看,他所構想的桃花源大概也就像這樣,只是桃花源是個幻境,而這裏的生活是真正地存在着。由此可見,不需隱居山林,只要保持本心,在哪裏都能活得自在。

辭別離開,站在樓下,擡頭可見那株君子蘭,在風中微微搖擺。我想我以後是否不應如此頻繁造訪,這樣的生活純淨得不該被打擾。老人應該會過得很好,有自己所堅守的事情,生活也就成了一種享受。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這才能品出本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