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

遇見魯迅先生作文

本文已影響 6.23W人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從漢賦到唐詩,從唐詩到宋詞,從宋詞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說以及現在人們日常溝通的白話文,都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將文字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思想排列起來,就構成了我們所說的文章。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以筆爲刀,筆耕不輟,是當之無愧的文學大師。

遇見魯迅先生

最早和魯迅先生相識,是在《社戲》裏。“但在我是樂土:因爲我在這裏不但得到優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一向愛玩耍的我,馬上和魯迅先生有了同感,這才發現他的童年也是那麼的自由自在,隨即便有一種和魯迅先生非常親近的感覺。於是,找來先生的幾篇文章,饒有興致地讀。在《秋夜》裏有這樣一句話:“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我十分詫異,不禁問道:“爲什麼不直接寫有兩棵棗樹?繞這個彎兒幹嘛?”後來老師告訴我們,其實魯迅先生想借兩株棗樹表達兄弟情深。哦,我這才深刻地感受到魯迅先生文采斐然、思想深奧。

一次課上,老師講魯迅先生的文章,也講到了他的生平事蹟。老師告訴我們:魯迅先生曾經在日本東京學習醫學,親眼目睹了當時中國人的思想落後,仔細想想,認爲要改變中國人並不是通過醫學,而是要首先改變中國人的精神。即使一個人體格強壯,但思想麻木不仁,又有什麼用呢?魯迅先生想來想去,發現治療人們的疾病是用藥,那麼治療人們的精神呢?沒錯,就是用文學和藝術。他毅然決然地放棄醫學生涯,走上這條以寫文章救國的“不歸路”。我不禁反思了自己,魯迅先生爲了救國放棄了自己十分熟悉的醫學,而我卻沉迷於各種遊樂之中,對自己的學業功課不管不顧,便覺得臉頰十分火辣,從此下定決心,拿起筆,重新拾起了荒廢的功課。

後來從網上一篇帖子中看到,初中年級教育部決定把魯迅先生的部分文章從語文教材中刪去,因爲很多人覺得魯迅先生的文章晦澀難懂,而且當時的一些思想與現在截然不同。我試着去理解那些人的想法,然而根本做不到,因爲我覺得魯迅先生的文章有強烈的戰鬥性,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無可替代的藝術魅力,是中華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

回想過去,是魯迅先生的文章一直激勵着我,是魯迅先生桀驁不馴的精神一直鞭策着我,讓我在生活中不斷前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也讓我知道身爲一箇中國人應該擔當起一箇中國人的使命,爲自己的家庭,爲身處的這個社會,爲自己所在的這個國家做出貢獻,哪怕只是一點點。

遇見魯迅先生,此生有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