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

品三國作文

本文已影響 7.69W人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一想起那段英雄輩出,羣雄並起的烽火歲月,我便哼唱起這首《曹操》。

品三國

從《三國演義》到《三國志》,我也曾在東風臺上借東風;也曾與趙子龍提起長槍在長阪坡前七進七出;也曾看着孔明在夜晚昏暗的燈光下寫下“臣本布衣……”

品三國,不能不品的人是孟德,世人皆稱其爲“奸”雄,卻不知他也提着一口寶刀冒着死亡的風險欲刺董卓,也曾在官渡之戰中身先士卒。他雖陰險狡詐,但這卻是在那個時代活下去,並一步步壯大的根本。他也是喊出“寧教我負天下人”,與世界爲敵的第一人。

世人皆稱其爲一代之奸雄,但我更認爲他是一位偉大的謀略者,一位偉大的君王,儘管到他去世也沒有稱王。

與孟德相比,便不能不品一下關雲長了。除了他的義,我更看到了他的勇,過五關斬六將,哪怕前方是深淵,他亦無所畏懼。溫酒斬華雄,對方的刀下正沾着十八路諸侯軍中兩位大將的鮮血,他一個小小的馬弓手,在無人敢迎戰的時刻挺身而出,將其斬於馬下。

再好的馬也會失前蹄,守衛荊州之時,關雲長太過於自大,英雄末路敗走麥城。“義絕”關雲長自此畫上了句號。

三國三絕怎麼能少得了“智絕”諸葛亮呢?他在整個三國曆書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同一位出色的導演,策劃了一場又一場的經典戰役:孫劉聯軍帳前,他站在陣前借東風;面對着滾滾而來如同黑雲一般的魏軍,他坐在城樓之上含笑彈琴;面對着中原,他轉戰深山七擒孟獲。劉備託孤,他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爲一段傳世佳話。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如果他再多活十年呢?只可惜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

小學尚不懂其中,直到初中我才窺到其中一二,以前讀的是“溫酒斬華雄”的痛快淋漓,現在卻對“揮淚斬馬謖”陷入了沉思。

時光荏苒,在不經意間再次翻開《三國演義》,我的腦海中又會浮現出場景:曹操對陳宮鄭重地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三英與呂布大戰三百回合未分勝負;孔明揮筆寫下“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