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參照

本文已影響 7.89W人 

我生在廣州,加上逢年過節,也僅回過兩次老家——河南。對故鄉的記憶,除去平時的通電話,可以說,完完全全停留在8歲那年奶奶給我做的那碗油潑面上。

舌尖上的記憶

據我瞭解,油潑面算是河南最普遍的主食了,一碗羊肉湯,一碗油潑面,在河南,逢過節,餐桌上絕不會少。

那天,奶奶一大早起牀忙活早餐。她把麪粉和水放在一起,左手轉盆,右手和麪,動作嫺熟而精煉。些許麪粉噗噗地從盆裏飛出來,濺到她的圍裙上,把那原本水靈的布條染得“如詩如畫”!我就坐在一旁,看到奶奶把麪糰拿到桌上,用刀切開,再把它揉在一起——這是奶奶獨特的揉麪術,凡是這樣揉出來的麪條都很有勁道吧。

一杯水的功夫,麪糰就揉好了。我還是安靜地坐在一旁,細細端詳着她。奶奶在忙活時,也會和我聊聊天,我就是“客客氣氣”地(這算是我記事以來第一次見奶奶本人,因此很陌生)衝她笑笑。

又見她把麪糰切成了一個個小塊,扯成條狀,動作連貫,似行雲流水。水燒開,煮麪。幾經翻滾的麪條煮熟,撈出,瀝乾,放進盤子。撒上鹽、蔥花、大蒜、辣椒麪,再把油燒致冒煙,潑到麪條上。“呲啦!”滾燙的油拉着配料一起在盤中跳着,跑着,叫着,看了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這等場景怎能不喚醒味蕾的渴望?趁着麪條還沒粘在一起,奶奶拿起一雙筷子,幫我拌開。我挑起幾根麪條入口,蔥姜嗆着鼻腔,辣椒燒着味蕾,麪條油而不膩,一口下去,嘴中,肚中,心中。幸福感油然而生。奶奶就在桌旁坐着,看着盤裏的面漸少,漸少。

時間走的真快啊!5年沒回家鄉看看了。那油潑面,說真的,算不上十分美味。但許多年過去了,那味道仍在心底埋着,忘不掉。我走過很多地方,無論在哪兒,只要是油潑面,都能喚醒心底那一絲對奶奶的記憶,就像對夢中的河南故土一樣,陌生又熟悉。

時間可否慢點?我想好好再吃一碗油潑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