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

不落窠臼作文

本文已影響 6.83W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清代乾隆年間,有兩個書法家,一個極認真的模仿古人,講究每一筆每一劃都酷似某某,如某一橫要像蘇東坡的,某一捺要像李白的。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邯鄲學步”的故事,這個書法家不正像那位去邯鄲城學習走路的青年嗎?

不落窠臼

而另一位書法家正好相反,不僅苦苦地練,還要求每一筆每一劃都不同於古人,做到自然。和他十分相似的有梵高,他極抽象的筆法在當時是十分新穎的,簡直就是“前無古人”,但他過分的新穎致使那時的人們無法接受,也導致了他潦倒的一生!

以上這些例子都十分極端。第一位書法家如果將幾位古代名家的特點集於一身,博採衆長,並且形成一套新的書法風格的話,也可能獲得成功。

相反的,如果第二位追求自然的書法家只是一味地講究不同與隨性,而不去學習古代名家的成功之處,不形成自己的一套書法風格,可能最終要面臨失敗!

齊白石曾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古代的名家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爲他們都有過人的成功之處。所以,模仿別人並不是不可取的,但是,模仿的與真跡別無二致了,反倒迷失了自己,得不償失。另外,這條路也十分艱難,因爲大家的成功之處是無法輕易模仿的,更別說別無二致了;而且這條路走的人很多,做出優秀的成績會很難。

而第二位古人呢,想成功就簡單些。形成自己的風格很簡單,但不落窠臼就沒那麼容易了。如果在一個人人都模仿古人的年代,第二位書法家容易極盛一時;如果在一個人人都創新的時代,那第一位書法家更能獨領風騷。

其實,還有一條更好的路,就是這兩個書法家相互學習,在古人筆法的基礎上創新,創造出屬於他們二位的書法風格。這就是“不落窠臼”。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